医院2011年十件大事回眸
大气魄迎来新突破
2011年,全院干部职工团结奋进、共克时艰,全面贯彻落实“项目建设收官年、医疗质量提高年、内涵建设深入年”三大主体战略,医院各项工作尤其是“项目建设、设备购置、分配和核算制度改革、中医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完成了学科建设的要素准备,实现了医院五年(2011-1015)规划的良好开局,为启动三级医院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项目收官 又快又好
“项目建设收官”是医院2011年三大主体战略之首。该项目于2010年3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当年11月主体封顶;目前,各项配套附属工程施工已接近尾声,正在进行竣工验收,预计春节前后投入试运行。2011年,医院“项目小组”配合监理方、施工各方紧紧围绕“保质量、抓进度、管资金”的工作主线,开展了“细节控制计划、百日冲刺计划和资金安全计划”,严把质量关,狠抓进度关,牢守资金关,确保了这一我市“十大民心工程”又快又好顺利建设。
二、学科建设 “国”字当头
继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李英杰和首批省级名老中医刘兴远、马艳东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河北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慢阻肺重点研究室”相继落户我院后,年底,我院肺病科顺利通过省级评审和国家级评审,在全国1080个候选专科中脱颖而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准为国家“十二五”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成为我市有史以来首个“国字号”的临床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的“肿瘤专科”和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资助的“脾胃病专科”已初具雏形,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三、设备更新 助力发展
为配合综合楼项目建设,根据临床和发展需要,医院多渠道筹资1200万元,严格按照“全面论证、充分考察和规范招标”的程序,招标采购了西门子多层螺旋CT、柯达CR、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仪、东芝680彩超、希森美康五分类血球仪、奥林巴斯胃镜、意大利半导体激光刀、LEEP刀、钼靶成像仪、超声波溶栓治疗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护仪、麻醉机及无影灯等设备三十余台件,设备档次实现了质的飞跃。新设备投入使用后,使用率均提高50%以上,部分医技科室业务收入增幅同比翻番。
四、内涵建设 持续深入
医院将“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修强铸”及“创新工作,延伸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年”活动。各党小组和窗口科室将“创先争优公开承诺”悬挂于门诊、病区及各窗口;各护理单元开展每月“最佳护士”评选;每月进行窗口科室、医技科室、行政职能科室“服务之星”评选;开展第三阶段“延伸服务、创新工作”活动,各科室共落实24个特色服务措施;集体学习《健康报》、《衡水日报》等报刊文章30余篇;举办了“践行‘三好一满意’活动知识竞赛”;全年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5篇,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项。
五、增收节支 加快发展
2011年,主要经济业务指标逆境上扬,呈现加快增长趋势,完成“保三争五”目标。业务收入、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分别较2010年增长36.7%、12.5%、30.9%。
完成经济核算制度改革,推行科室全成本核算,坚持物资采购招标询价制度,确保主要支出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继续采取严格采购审批程序、降低西药核算比例等组合措施,严控药费增长。坚持“提高床位使用率”的工作主线,床位使用率较2010年提高19.5%,“大门诊,小病房”的收入格局正逐步扭转。
六、突出特色 中西并进
针灸一科“三伏贴”贴敷人数大幅度增加,将近3000余人次;针灸二科开展了腹针、火针疗法;按摩科开展了“三九贴”疗法,数九以来已贴敷数百人;皮肤科开展了中医药美容疗法;制剂室配合临床推出了“个性化膏滋”服务;外科开展了50余例微创内镜手术;内科开展了超声波溶栓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诊疗方法;妇科开展了“LEEP刀”疗法;五官科、糖尿病科、儿科、肛肠科等科室也都推出了多项外洗、足浴、灌肠、熏蒸等中医特色疗法。全年各科室开展特色新诊疗方法20多项,效果显著,深受群众欢迎。
七、学传并举 首开先河
首次举行了“中医师带徒拜师会”,李英杰等13位资深中医专家分别与刘春倩等13位青年中医师结成“师徒”,开始为期两年的“中医传承师带徒项目”,首开全省先河;启动了全员“中学西”和“西学中”活动,已经形成了“学传并举,中西互学,创建学习型医院”的浓厚氛围;在外出进修学习工作中推行了“团队项目制管理模式”,分别派出了多人团队参加“柳州市中医院脾胃病专科特训班”、“中日友好医院肿瘤专科集训班”、“省级优质护理服务培训班”和“中层干部科室管理艺术训练营”等多个团队式培训活动,较之以往单人进修模式效果明显提高。
八、中医引领 优质护理
在全省医疗机构中率先开展了“中医特色引领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评估标准》和《中医护理工作评估标准标准》等制度;各护理单元全面开展了针灸、拔罐、耳穴压豆、贴敷、熏蒸、中药沐足及中医宣教等中医护理服务项目;改革护理管理模式,落实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和护士分层管理办法;学习《天使心路》,推广“于井子护理小组爱心服务模式”,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我院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医院在河北省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进行了大会发言交流。
九、医疗安全 多方保障
为确保医疗安全,除继续强化质量控制措施,规范医疗执业行为外,成立了“医患关系促进办公室”,医患沟通关口前移,变被动接待投诉为主动上门沟通,对住院病人实行入院沟通和出院随访,患者反馈意见作为医护人员绩效考核依据;制定了“重点病人报告制度”,对疑难危重和有纠纷倾向病人实行全程重点关注;重新梳理优化各项诊疗流程,简化和调整了多个不便于患者的就医环节,开展护士服务礼仪和医生接诊技巧培训,防范化解非医疗性矛盾;引入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十、文化建设 提振精神
医院文化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特色,深入挖掘医院近30年的文化沉淀,制定了以“环境形象、核心价值及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系建设规划;确定了建筑外观、庭院设计、内部装饰风格和院徽、标识、院旗、院歌;提炼总结了“精、诚、仁、和”的核心价值理念,明确了院训、医训、服务理念、办院方针和发展目标;出版《中医文化专辑》一期,引起较强社会反响,职工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医院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011年是医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克服综合楼施工、大批业务骨干外出进修等不利因素影响,戮力同心、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和工作任务。2010年我们实现了由“保生存”到“求发展”的历史性转折;2011年业务增速再创新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忆往昔,我们心潮澎湃,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卫生局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衡水市中医院必将踏上发展快车道,我们的前景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