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急救常识

中医急救方法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8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一、针刺救急十法

1.祛痰

适应症:各种急症见痰涎壅盛,呼吸急促。

方法:针膻中、中脘、内关、丰隆。用泻法不留针。

2.开窍

适应症:各种急症见痰涎壅盛,神昏不语。

方法:针人中、间使、大陵、丰隆。泻法不留针。

3.泄热

适应症:高热,神昏欲抽,体温39℃以上。

方法:十宣放血,再针大椎、印堂、曲池、足三里。泻法不留针。

4.降压

适应症:头痛,血压增高,脉弦,舌红苔腻,血压在160/100mmH克以上。

方法:先针十宣放血,再针风池、曲池、内关、阳陵泉、太冲。泻法可留针。

5.敛汗

适应症:汗出不止,呼吸短促,精神不振。

方法:灸气海,最少30分钟。灸时防止烫伤,注意出汗、呼吸、精神的变化。

6.回阳

适应症:汗多气喘,肢冷脉微,神昏,阳气欲脱。

方法:灸气海30分钟,针神门、太溪、足三里,补法可留针。

7.通便

适应症:大便干燥不畅,腹胀矢气。

方法:针天枢、大肠俞、上巨虚、列缺。泻法,留针或不留针。

8.利尿

适应症:小便短少,腹胀拒按。

方法:针列缺、气海、三阴交,平补平泻,可以留针。或灸百会、肾俞,指按三阴交穴。

9.醒神

适应症:神志昏迷,叫之不应。

方法:取人中、劳宫、涌泉。强刺不留针。

10.止痉

适应症:高烧抽搐,角弓反张。

方法:针十宣放血,另取人中、印堂、合谷、太冲、阳陵泉、昆仑、攒竹。强刺泻法不留针。

 

二、灸法在急症中的应用

1.隔盐灸

将细沙食盐放在神阕穴上,盐上放大艾炷点燃施灸,每次39壮,或用艾条灸1015分钟。治疗急性肠胃炎、中风脱证、中暑休克等。

2.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0.30.4cm厚的片,放在选好的穴位上,把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灸39壮,换艾炷不换姜片,或用艾卷灸1015分钟。治疗哮喘发作、风寒咳嗽、急性荨麻疹、泄泻、虚寒胃痛、面瘫、心绞痛、高血压等。

3.温灸盒灸

用木板做成长10cm,宽10cm,高9cm的盒,盒中放入铁沙,距底部约10cm高,盒上加盖。施灸时将35cm长的艾条段点燃后放入盒内12段,再将温灸盒放在施灸的部位或穴位,每次灸1015分钟,每次灸12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急性胃脘痛、痛经、腹痛、腰痛、泄泻、痢疾等。

4.艾条灸

1)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靠近施灸的皮肤,约离施灸穴位皮肤2厘米,固定不动,以施灸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为度,每穴灸520分钟,每次灸35穴为宜。治疗胃脘痛、痛经、癫痫、一氧化碳中毒的昏迷、外感发热等。

2)雀啄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或施灸部位,如小鸟啄食一样一起一落施灸,约离施灸穴位皮肤2厘米,每穴灸510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次灸13穴,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小儿泄泻。

3)熨热灸:又称“回旋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靠近施灸的皮肤,约离施灸穴位皮肤2厘米,往复盘旋施灸,如熨衣服一样,每穴灸510分钟。治疗神经性皮炎、疖肿。

5.艾柱非化脓灸

用麦粒大小或半个红枣大小的艾柱,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感到灼热时,即把艾炷去掉,1次灸39壮,每次灸13穴。治疗癫痫、美尼尔综合征、哮喘发作、急性胃脘痛、急性腹痛、痛经、带状疱疹等。

6.针上加灸(温针)

用一撮艾绒团红枣大小或1.5cm长艾条段,捻捏或插在留针的针柄上,下端距皮肤约2cm高,从下端点燃施灸,每穴灸13壮,每次灸13穴。治疗痛经、腰痛、胃脘痛、面瘫、关节炎等。

7.灯心草灸

用一根约10cm长的灯心草,一端蘸食油,点燃后迅速点灸选定的穴位,以听到“叭”的一声响为准,“叭”一声为一壮,每次灸13穴。治疗急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疖肿、带状疱疹、癫痫等。

8.蒜泥灸

将大蒜捣成糊状,涂在选定的穴位上,每次涂510分钟,感灼热为度,即去蒜泥以防皮肤起泡。配针刺涌泉穴,治疗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灸膏肓俞可治疗肺结核咯血。

9.隔蒜灸

用大蒜或独头蒜切成片,或用大蒜捣泥作饼,蒜片为0.30.4cm厚,放在选定穴位上,点燃艾柱施灸。一般每次灸39状,换艾柱不换蒜片。治疗疖肿、乳腺炎、关节炎。

10.隔核桃皮眼镜灸

用铁丝作成眼镜架,前面放上半边核桃皮壳,灸时将核桃皮放入菊花水中浸泡35分钟,将核桃壳套上,再插1.5cm长艾条段,点燃后戴在眼上施灸,每次灸13壮。治疗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麦粒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