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媒体权威发布:既不“速效”也不能“救心”?中医黑们盯上了速效救心丸
小编说
一个小小的“宝葫芦”,里面装着被老百姓称为“救命药”的小药丸,这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药——速效救心丸。
近日,微博多位科普大v发文质疑速效救心丸,称其中药成分不能“救心”,引发网友热议。
速效救心丸究竟功效如何?今天小编就带你击碎这些针对速效救心丸的“黑点”!

黑点1 速效救心丸中的中药成分不能“救心”
科普:速效救心丸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及缓解胸闷、憋气以及部分疼痛症状的一种常用中成药。
速效救心丸的主要中药成分是川芎和冰片。川芎行气活血,为血中之气药,善开中焦气血郁结,气行则血行,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本草纲目》言:“川芎,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冰片辛香走窜,宣通诸窍,通络止痛,两药合用,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芎能减少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直接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平滑肌,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冰片的主要成分是右旋龙脑,有开窍醒神、止痛的作用,能显著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对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口服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提高其利用度。
自1982年速效救心丸问世以来,数十年的临床疗效已经证明了速效救心丸的“救心”作用。
黑点2 速效救心丸不“速效”
科普:在“速效救心丸”这一药品通用名称中,“速效”二字并非具有暗示性或者夸大疗效的词汇,其更多的是突出这一药品作为急救药品的本质。
要使药效充分发挥,在服用方法上大有讲究。须注意以下几点:
先嚼后含:使用“救心丸”时舌下含服效果固然不错,但如果能先嚼碎然后再压在舌下含服,则效果更好。因为药物嚼碎后更便于溶化和使舌下黏膜吸收,溶化后的药物通过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高浓度地迅速到达心脏,见效更快。但不可吞服,吞服后经胃肠吸收,起效慢,药效会大打折扣。
讲究姿势:含服速效救心丸时,最好取坐位姿势。因为若站立含服,头部位置较高,常因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引起头晕、目眩,甚至晕厥;躺位服药也不妥,因大量血液回流到心脏而使心脏负担加重,不易控制症状。
随身携带:患者应随身携带“救心丸”并放置在固定、掏取方便的衣兜里。更换衣服时千万不要忘记同时转移“救心药”。晚上睡觉时应把“救心药”放在枕边易取处。
黑点3 服用速效救心丸不如服用硝酸甘油
科普:硝酸甘油属于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有150年之久,亦是缓解心绞痛的经典药物。硝酸甘油在人体内能释放一氧化氮,使得动脉血管平滑肌和其他组织内的“环鸟苷酸”增多,而这种物质能够很好地调节血管扩张。
作为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虽然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的成分完全不一样,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扩张动脉血管。但是对一些“特殊患者”来说,需要二者择其一。
速效救心丸:1.青光眼、颅内压高、低血压和对硝酸甘油过敏的患者,建议选择。2.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属于“心绞痛”,但是一直胸闷且胸前区隐隐作痛(针刺样),建议服用。3.正在应用“伟哥”类药品的患者可使用。
硝酸甘油:1.因为速效救心丸中含有冰片的成分,所以对脾胃虚寒、拉肚子的患者不适合含服。建议选择含服硝酸甘油。2.对于心绞痛较重的患者,含服速效救心丸效力较小时,建议含服硝酸甘油。
对于大部分没有禁忌的心绞痛患者,这两种药是可以轮流吃的。光吃硝酸甘油容易产生耐药性,而光吃速效救心有时效力不足。另外要强调的是,有些患者确实家中常备这两种药物,但是在出现心绞痛时会两种药都吃,认为这样相当于“双保险”。然而,叠加服用的做法并不可取,一方面效度不好把控,另外也极易掩盖真实的病情。
黑点4 速效救心丸是“神药”
科普:事实上,速效救心丸并不是“神药”,它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当冠心病人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左肩酸沉等先兆症状时,即应迅速含服速效救心丸,尽量不要等到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后再含服。每次舌下含服4~6粒,但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应含服10~15粒。药效产生时,舌下会有苦辣味和清心透凉感。如果用药10分钟后症状仍不缓解,可酌情再服用一次,若连用两次仍不能缓解,要考虑严重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速效救心丸不能长期服用,其成分中所含冰片,长期服用,有可能引起胃部不适、腹泻等不良反应。低血压患者、消化道出血者也应慎用。
平时要多留意药物是否变软、变色、破碎等,一旦发现变质须立即扔掉,以免用于急救时因失效而延误抢救时机;用后及时盖好瓶盖,以避光防潮,同时特别要注意防热;该药品是一种棕色滴丸,有特殊香味。一旦含服时感觉失去药品本身应具有的苦辣味和凉麻感,说明药已失效,应另换新药。
从云南白药到速效救心丸
针对中药的“无脑黑”已经不是第一次
面对这些中医黑
小编只想说一句:
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