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8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什么是“黎明现象”?
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仅于早晨一段时间内血糖很高,称为黎明现象。黎明现象主要由皮质醇、生长激素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那么,对糖尿病患者的这种黎明现象该如何处理呢?

“黎明现象”处理方法
“黎明现象”表现为凌晨3时高血糖和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高后高”现象。它主要与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以及胰岛素抗体产生有关。

如何对付“黎明现象”
方案一:降糖药晚餐前或者睡前加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方案二:无二甲双胍禁忌证的糖友,可在睡前服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能够抑制肝葡萄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控制空腹血糖。
方案三:使用预混胰岛素者,更换注射部位。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主要有腹部、上臂三角肌下外侧、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四分之一处。
它们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由快到慢为: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预混胰岛素通常于早晚餐前,在腹部或大腿注射,如将晚餐前的预混胰岛素改在臀部注射,可让其吸收变缓,有助血糖控制。但要注意,此法可能对晚餐后的血糖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方案四: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的糖友,可改用中效胰岛素于臀部外上四分之一处注射。中效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不同,前者6~8小时在体内可达到最大的药物浓度,后者作用平和,无药物浓度的高峰低谷,持续时间达24小时。利用中效胰岛素的药物浓度高峰,可以拮抗黎明现象。
同理,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可考虑更换胰岛素剂型,如将50R(含50%短效和50%中效胰岛素)更换为30R(含30%短效和70%中效胰岛素),以增加中效胰岛素的含量而抵制黎明现象,更换剂型后胰岛素的用量需要略微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