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怎么就抑郁了?
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抑郁症,却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疗,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是影响治疗的因素之一。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人类第二大“杀手”……今天,世界精神卫生日,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并正确看待抑郁症!
今天“中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上了热搜榜。大家在关注抑郁症的同时,对于卒中后的抑郁,千万不可忽视!
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少有40%~50%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有抑郁的表现,病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甚至出现自杀企图等行为,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严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中医学关于卒中后抑郁的对应病名有“郁证”“梅核气”及“脏躁”等。其临床分型如下:
1.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调节人体各脏腑的气机升降出入。卒中后抑郁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机体逐年衰弱,肝的疏泄功能受到影响,久而久之肝气郁滞,导致情绪急躁易怒、多愁善感及抑郁不乐等症状。主要症状为情志抑郁、纳呆食少、头晕、易醒及情绪急躁等症状,其主要病因多为肝气郁结。
2、肾精亏损——肾藏精,肾中精气生髓养脑之功渐废,卒中后抑郁病位在脑,病理基础在肾,而肾精亏虚是其根源所在。
3、脑海失养——脑主神明,中风是因邪气偏盛、脑窍被扰,或因脑海失养导致脑脉、闭阻、血溢脉外的结果;而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在中风病诸多病理改变的基础上,脑主神明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4、痰、风、火、瘀阻络——卒中后抑郁在中医辨证上属于“郁证”与“中风”之合病,因此,在中风的基础上因风、痰、火、瘀等交织郁结致气血郁滞不畅,肝失条达而出现抑郁等情绪低落的表现。
5、心脾亏虚——心藏神,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亦为神明之主。卒中后忧思过度,阴血耗伤,日久则致心神倦怠,发为郁证。
中医认为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肝脾证候异常,肾精亏虚及脑海失养等,现代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药物有:疏肝解郁胶囊、安脑丸、加味逍遥散等;且卒中后抑郁病人气滞血瘀为常见证候,因此,治疗时多采用扶正固本的理念,同时进行活血化瘀的治疗,常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和地黄饮子等。
中医药博大精深,在应用方剂治疗的同时,中医外治技术也可以被应用于其中,例如针灸、经颅磁刺激、电针等配合中药治疗卒中后抑郁,不仅能提高患者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还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脑病科进行诊治。衡水市中医医院脑病科电话:2681007、268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