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疾病知识

名医面对面丨曹清慧:“出汗”异常,糖尿病患者要警惕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7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立秋后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内分泌科门诊上来看多汗的糖友却有增无减。因为他们觉得酷暑时节多汗是正常现象,只不过是自己比别人出汗多一点而已,天凉快了估计就没事了。但是入秋后多汗依旧丝毫未减,这才意识到是身体出了问题。汗作为人体的“晴雨表”对于糖尿病患者出汗多好还是少好呢?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衡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曹清慧来了解一下糖尿病泌汗异常的相关知识。

衡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曹清慧主任说,糖尿病性多汗症只是糖尿病泌汗异常的表现之一。其实临床上还有一种糖尿病性少汗症。就是说,糖尿病患者无论多汗、少汗都属于糖尿病泌汗异常并发症。但临床就诊人群中以糖尿病多汗症更为多见,少汗常被患者忽略。无论多汗少汗,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积极配合中药治疗有良好疗效。

糖尿病泌汗异常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之一,可发生于糖尿病的任何时期。50%1型糖尿病患者有出汗障碍,而在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83%94% 有出汗障碍,并影响体温调节。一般说来,患病时间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出现神经病变的风险越高。据统计,糖尿病病程为 5年、10 年、20 年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分别达 30%40%60%70%90%

糖尿病泌汗异常是发生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时,汗腺功能失常而出现的汗液排泄异常,糖尿病汗腺功能异常多表现为下肢皮肤干、凉,出汗减少甚至无汗,而上半身尤其是面部及胸部大量汗出。出汗障碍可造成皮肤干燥瘙痒,容易继发感染,甚至发生溃疡。

糖尿病性多汗症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种,在糖尿病的早期就可发生。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高血糖使神经髓鞘蛋白和微管蛋白糖基化明显增强,影响微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可影响周围神经纤维的营养作用;长期高血糖导致血脂代谢异常,产生微血管病变,进而导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神经结构和功能损害,汗腺分泌增加而出现的特异性多汗症。

糖尿病性多汗症是糖尿病泌汗异常的表现之一。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现全身多汗,或精神紧张即汗出增多,或进食时头面部汗出增多甚至大汗淋漓。出汗过少甚至无汗,皮肤干燥。肉眼可见患者体表汗出增多,触诊患者以头面部或上半身汗出过多为主,触摸皮肤潮湿。味觉性出汗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另一种异常出汗类型 ,进食后几分钟内颈部及满头大汗,可由某些食物激发。其机制可能是颈上神经节支配的区域内神经迷走再生所致。

糖尿病性少汗症是糖尿病泌汗异常的另一种表现,表现为肉眼可见汗出减少或无汗,触摸皮肤干燥,都属于糖尿病泌汗异常。足出汗减少或停止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紊乱的最早表现之一 ,重者涉及下肢和下半身,而上半身出汗增加,可能是对下半身出汗减少的一种代偿。

糖尿病泌汗异常可归属祖国医学“消渴病汗证、半身汗、颈汗”等范畴。其病因多为素体薄弱、忧思过度,饮食失节等致表卫失司,或津液不藏或火热逼液外泄,可见于消渴病的各个阶段。就其病性而言是以阴津失摄外泄为核心,但其证有实有虚,实多因火因湿,虚则多责气血阴阳失和,正气不能固摄营阴所致,故其治疗应首辨其阴、阳、虚、实,实当清泄,虚则补益收敛,病久则更须详辨虚实盛衰,标本兼顾。

曹清慧主任特别强调,当糖友出汗多时,总是认为自己身体虚了而盲目进补,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现代人往往过食肥甘厚味与辛辣炙之品,如煎、炒、炸、烤制的食品。经炙煿的食物,性多燥热,甚至热灼成毒,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体内湿热壅滞。同时,有不少糖友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而情志不快、肝气郁而化火出现急躁易怒,此时治疗均当以清利湿热、调畅气机为主。根据湿热之邪停留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方剂:如湿热偏于中焦者,可选用三仁汤、胃苓汤、黄连温胆汤加减;偏于下焦者,可选用四妙散、龙胆泻肝汤类加减。中医治疗汗证历史悠久,辨证论治糖尿病多汗少汗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