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嗜睡不用愁,中医治疗解烦忧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9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中医辨证治疗嗜睡的五种常见类型:

 

一、痰湿困脾型: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胸闷、纳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呕、口中粘腻,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孺缓。治疗原则:燥湿健脾豁痰开窍。方药:“醒脾开窍汤”加竹茹、半夏等。

二、脾气不足型: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等,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原则:益气健脾。方药:“醒脾开窍汤”加人参 、白术、黄芪等。

三、肝郁脾虚型: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头昏欲睡多梦时有两胁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利或腹痛泻泄,泻后痛减,舌苔薄白或稍腻,脉玄细或涩。治疗原则:舒肝健脾开窍。方药:“醒脾开窍汤”加柴胡、党参、枳壳等。

四、气血两虚型:面色萎黄无华或淡白,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梦、气短懒言,或有自汗,头晕目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原则:益气养血醒脾开窍。处方:“醒脾开窍汤”加黄芪、当归、人参等。

五、湿浊蒙蔽型:头重如裹,口干粘不思饮水,胸闷不饥,二便不利,舌苔厚腻。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头为诸阳之会,若被湿浊蒙蔽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困倦嗜睡。治疗原则:芳香化浊醒脾开窍。处方:“醒脾开窍汤”加佩兰、苍术、白寇等。

 

针灸治疗

治则:理气化痰、调神醒脑,胆经湿热者只针不灸,泻法;湿浊困脾、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者针灸并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百会 四神聪 印堂 丰隆 足三里

方义:百会、四神聪位于头颅之巅,为醒脑之要穴,亦为前人治疗昏困多寐的经验穴;印堂位两目之间,重在调神;丰隆、足三里意在凋理中焦、和胃安神。

加减;湿浊困脾加脾俞、三阴交健脾利湿;胆经湿热加胆俞、至阳清利湿热;气血亏虚加气海、心俞、脾俞补益气血;肾精不足加关元、肾俞补益肾精。

 

操作:四神聪针刺时针尖都朝向百会;其余腧穴常规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