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艾灸好处多,穴位别灸错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5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灸,灼、烧之意。所谓的灸法,是利用艾绒、某种易燃材料或利用某种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烧灼、熏熨、贴敷,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以刺激身体的一定穴位、患病部位,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保健灸法常用的穴位。

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犊鼻穴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应用】属胃经合穴,主要用于胃肠疾病。灸足三里穴,可使胃气常盛。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侵。

【灸法】每年的秋分时节是灸足三里的绝佳时机。


神阙

【定位】在脐区,脐中央。

【应用】常用于脐腹痛、腹胀、肠鸣、泄污等;水肿、小便不利;中风脱证。《类经图翼》一书提到“在神阙行隔盐灸,若灸至三、五百壮,不唯愈疾,亦且延年”,常灸肚脐,特别是隔盐灸,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灸法】灸10-30分钟(或灸5-10壮)。一般采用隔盐灸,取盐适量,纳入脐中,使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烫热,即更换艾炷。


关元

【定位】下腹部,脐下正中3寸,前正中线上。

【应用】对于人到中年,精力逐渐衰退,出现疲乏劳累,精神不振,咳喘气短,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均可灸关元以防诸般虚损。关元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的养生之法。灸关元可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灸法】每天灸3-5壮或灸10-20分钟,使丹田常暖,是长生的捷径。


涌泉

【定位】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约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中。

【应用】涌泉,外涌而出之泉水也,意指肾经之经气由此处涌出体表,故可用治肾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相关的脏腑病症。由于涌泉穴是人体位置最低的穴位,艾灸此穴可引气血下行,功擅主降,是升降要穴。常用于热病、心烦、舌干、咽喉肿痛、咳嗽、气短、足心热;腰脊痛、大便难、小便不利。

命门

【定位】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应用】命门穴,又称为精宫,为督脉之穴,祖国医学认为此处是生命的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故称命门。命门是人生命力的中心,元气所居之处,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以艾灸的火热之力常灸命门穴,借助艾火,鼓动命门之火,可以发挥人与生俱有的体力并加以强化,具有补肾壮阳之功,为保健强壮要穴。常用于腰背痛、少腹痛、下肢痿痹、赤白带下、阳痰、遗精、小便频数。


肾俞

【定位】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应用】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人的生长壮实依赖于肾精的充实。常灸肾俞能培补肾元,健运脾胃。常用于耳鸣、耳聋,腰痛、足寒、遗尿、尿频、遗精、阳痰、早泄;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食多身瘦。


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应用】三阴交是足三阴经在下肢的交会穴,一穴通三经,凡病肝脾肾者皆可用。三阴交能补肝脾肾,温养充任,具有调补气血之功,为女性常用保健穴。常用于月经不调、带下、子宫脱垂、不孕、滞产;腹胀、肠鸣,泄泻;遗精、遗尿、小便不利、疝气。


注意事项

1.点燃艾灸进行灸法操作的过程中注意烧伤、烫伤,如有烧烫伤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涂抹烧烫伤药水,如有水泡应排液并进行消毒,防感染,必要时就医。

2.禁灸病证:外感温热、阴虚内热之证而见脉搏跳动转快者;高热、抽风、昏迷等病人;更年期女性。

3.对于过劳、过饥、过饱、醉酒、大惊、大怒、大恐、大渴、大汗淋漓者不宜马上施用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