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化疗后“恶心呕吐”,看看中医怎么解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1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至今,化疗仍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恶心、呕吐、纳差仍是最常见的反应。

化疗药物伤及中气,致脾胃虚弱,胃虚受纳无权,脾虚不能化生精微,痰饮内生,停积胃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发恶心呕吐。


衡水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给予患者穴位贴敷、刮痧治疗、普通针刺、穴位注射、耳穴压豆等中医治疗,明显降低了恶心、呕吐反应,在辅助化学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选用科内协定降逆膏处方,方中姜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清痞消结作用。陈皮味苦、性温、归肺脾经,主要功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砂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其化湿醒脾开胃,行气温中。炒麦芽、炒谷芽有健脾胃、助消化的功效,对于肚子胀、不想吃饭,炒麦芽、炒谷芽可以起到健脾消食的功效。诸药联用,以降逆止呕,明显减轻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选穴可以选择:双足三里、双脾俞、双胃俞、双大肠俞、中脘、下脘、关元、气海、双内关等穴。

李氏砭法

运用李氏砭法的八大理论之“通论”,以通为补、以通为泄、以通为治、以通为健,达到通行气血、通调脏腑之效。调和                                                                          脾胃健脾益气。具体刮痧治疗方案:

1.首开四穴:大椎(宣肺)、大杼(养血)、膏肓(滋阴)、神堂(安神);

2.督脉、膀胱经;

3.肝、脾、肾投影部位重刮;

4.左心包、右尺泽,引血下行。手厥阴心包经解除肝血瘀滞,手少阳三焦经解除肝气郁结;内关,曲池重点刮;

5.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三里、解溪、内庭重点刮;

6.公孙、太白补脾气,阴阳二跷补一身之气;

7.带脉,骶尾部,八穴重刮。

普通针刺

在化疗之后(如顺铂全部滴完后约2小时),给予针刺中脘、建里、双侧内关、神门,以平补平泻手法,并留针30分钟后拔针。

穴位注射

取双侧足三里、内关及中脘。化疗前30分钟选取双侧足三里穴位常规。按针灸法将针头刺入皮下后缓慢进针1.52(同身寸)至病人有酸、麻、胀、痛感(得气)后,抽无回血,注射药物。常用药物可选择胃复安注射液20毫克、维生素B6注射液100毫克。

耳穴压豆

将备用的王不留行籽粘附在0.5厘米大小的医用胶布中央,化疗当日贴压两侧耳穴上(胃、肝、脾、内分泌、交感、皮质下、神门);化疗前5分钟按摩所贴压耳穴23分钟,使耳廓发热、发红、轻微疼痛即可,冬季每3天更换1次,夏季隔日更换1次,持续至放化疗疗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