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坐月子,中医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6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顺产是人类的本能,只要身体条件允许的新妈妈都应该采取顺产的方式来生宝宝,在产后恢复上也会更加容易。中医学讲究“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对于阳盛或阴虚体质的产妇,不宜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而阳虚或阴盛体质的产妇,则不宜用寒凉性质的中药。

质调养还要分虚实与寒热,食物属性与人体属性的结合。

1.寒性体质的产妇通常会有腹泻、四肢冰冷等表现,月子进补需选温补的食物或中药。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苹果、草莓、樱桃等水果。不  宜吃西瓜、梨子、菠萝、椰子、杨桃、西柚、哈密瓜、绿豆、冬瓜、苦瓜等食物,特别是北方及寒冷冬季分娩的产妇,饮食上更要注意不宜多吃寒凉的食物。

2.热性体质的产妇,可出现脸红、手脚心热、口干等表现,月子进补需选择偏凉补方药,如甘露饮、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散等。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柳橙、葡萄、丝瓜、枇杷、莲藕、青菜等食物,但不宜用酒、姜、荔枝、龙眼等热性的食物。

3.体质偏虚的产妇,通常会有疲倦、精神疲惫、腰膝酸软等情况,可适当根据中医师的意见选用中药,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些糯米、小米、黄米、山药、红薯、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青鱼、鲢鱼、黄鱼等食物调养。

其实,以上提及的食物都是有助于顺产妈妈快速吸收各类营养,但这些食物不是治病的万能药。适当搭配食物,加上充足休息,注重健康卫生,顺产妈妈身体恢复还是蛮快的。

进补因个人体质而异,中医学说虽然贯穿中国千万年,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相信中药的功效。并非每个产妇都要吃中药,中药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加以应用,而每个个体的体质、自身状况均不相同,对于中医药不了解的产妇,调养时不要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地应用中药,一旦用错中药反而对健康不利。

坐月子的禁忌或调养原则,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修改,但最基本的原则,诸如饮食的调养,尽量多休养、勿操劳等事宜,还是该加强注意的。

“产后进补”这个观念,源自于我们的老祖先,古代中医学认为:“产后气血暴虚,理当大补”。加上过去农业社会里,由于妇女平日辛勤劳动,加上营养较为不足。所以,往往利用坐月子的时候,好好休息,大补特补。反观现代社会生活普遍富裕,女性平时不仅少运动而且肥胖率增高,怀孕期就已经开始拼命进补,至于生产后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这种传统的坐月子方法,对产妇来说并不是是一件好事。

例如,产前原本就有肠胃问题的妇女,产后的消化系统多半较为虚弱,不宜马上进食油腻补品,万一造成妈妈胀气、腹痛或拉肚子,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受损,形成“虚不受补”状态,这时不但无法吸收补品,还会造成肠胃的负担。

每个产妇宜由中医师依据不同的产后体质,订定个人的“产后进补计划”,即使有各地风土民情之不同,只要调理的大原则不变,加上结合中、西方营养学各自的优点,一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补充适当的营养素及恢复子宫的机能,这就是现代最好的“坐月子”方式。

衡水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对于产后妈妈有一套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案:

1.对于乳腺不通、乳汁淤积、乳腺炎,有一套独特的治疗:乳房穴位按摩配合雷火灸技术。

2.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乳房穴位按摩、经络疏通;中药汤剂口服。

3.产后身痛:运用大道至简、温经通络的葫芦灸;培元固本、祛湿散寒的泥灸。

4.调节女性怕冷体质,兼具美容作用的督脉灸:督灸对女性尤为有效。在中医上讲,女性属阴性体质,阳气往往不足,易患寒性疾病,如往往手脚冰凉、痛经等,而督灸疗法便是通过在统领一身阳气的督脉上进行辛温大热的艾灸疗法,可增强人体阳气,内外皆达到温煦濡养作用。

5.产后康复,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体质调节黄金时期。真心希望每位妈妈利用产后黄金期对自己的体质、形体等进行综合调理,使机体尽快达到最佳状态,自己健康才能给宝宝更长久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