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甜蜜,也会有“烦恼”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6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2020年11月14日,是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宣传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旨在强化护理工作者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促进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切实降低糖尿病危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到2040年预计将增加至6.42亿。今年BMJ杂志发表了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大陆地区成年人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

空腹血糖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糖尿病

多项研究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PPG增幅较西方人群更大。而在HbA1c水平较高时,PPG对整体血糖控制的贡献度更高。

研究表明:餐后2h血糖较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更强;餐后2h血糖是CVD、肿瘤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2h血糖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测有重要价值。故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同时控制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的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全面血糖控制。

平常体检都是查空腹血糖,而糖代谢异常一般是逐渐出现的,一般先出现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是空腹升高,仅查空腹很容易漏掉高血糖者,等到出现两者都高时,往往高糖已经很久了。


已经罹患糖尿病的人群中,有一半血糖高却浑然不知;罹患糖尿病一般没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这些症状通常只有血糖非常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因此隐匿的血糖升高不易被发现。

2型糖尿病的十大高危人群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通过对2型糖尿病的家族分析发现:当父母之一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子女患病的风险为40%;当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子女患病的风险为70%。有一位父母或同胞兄弟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当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6倍。2型糖尿病家族聚集的原因,一方面是一家人在基因上的相似性;另一方面也包括一家人有共同的生活习惯与环境。

2.年龄>40岁:人过中年,胰岛素的受体老化,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3.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肥胖者一方面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另一方面胰腺的负担加重。年老肥胖就如同一台年久失修的卡车还要超载,发动机肯定会耗损。

4.高危种族:华人也是高发人群,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同等的身体条件,华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白人的1.6倍。

5.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儿(≥4kg)生产史者。

6.高血压,或者正接受降压治疗者;高脂血症,或者正接受降脂治疗者。

7.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静坐的生活方式。

8.体重指数≥3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育龄妇女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主要表现多毛、不孕、肥胖、月经稀少、卵巢增大等。

9.曾经使用糖皮质激素(也称类固醇)并导致一过性的糖尿病患者,类固醇性糖尿病是激素的常见副作用之一。

10.严重的精神病,或者长期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

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因素与生活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某一个人而言,遗传躲不过,但生活方式可以调整。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更应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极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发病,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

如何降低自己的糖尿病风险?

控制体重

肥胖是万病之源,肥胖增加胰岛素抵抗,这类人更容易饥饿,常常吃不饱,因此成年人不要暴饮暴食,尽量保证合理体重,避免胰岛素抵抗。对于怀孕的女性,要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不要过度进补,防止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等于8斤)的出生。

定期筛查

预防糖尿病,每年只需花费很少的钱,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即可,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可以进行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和喝定量糖水后半小时、1小时和2小时的血糖,来看血糖代谢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的情况。

规律生活、积极乐观

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定点定量饮食,按时休息,避免熬夜,不要过于劳累,同时坚持适量运动;另一个方面,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也有助于防控糖尿病。

健康饮食八项原则

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 1/3。

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在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前,衡水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医生与护理团队携手并肩,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完整的糖尿病分级分层诊疗。在“糖尿病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普、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干预指导、正确自我监测、正确服药与注射宣教、发症筛查、预防与干预、患者心理建设等诸多方面悉心指导。有效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促进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血糖管控达标率更高,切实降低糖尿病危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衡水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特色优势突出,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胃肠病如胃轻瘫、便秘、腹泻,糖尿病泌汗异常、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瘙痒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糖友们”提供门诊、住院、科普宣教、保健咨询、健康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

曹清慧,糖尿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拜师于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弘医堂出诊专家裴永清教授(刘渡舟教授首届研究生);曾跟师于全国名中医、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亚娴教授学习一年余;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李英杰院长;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