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经常低血糖有关系吗?
近期,有位李大爷来到衡水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门诊诉说:“我反复午餐前出现心慌,特别饥饿想吃东西,我这是怎么了?”
糖尿病科主任曹清慧经一番询问得知,李大爷没有糖尿病,更没有吃什么降糖药物,每次午餐前饿得难受,必须吃很多东西才能缓解。李大爷体重75公斤,体重指数为26。几乎每天早饭都是一样的:一大碗稀饭,一个馒头,配合点小咸菜。他很少吃鸡蛋、牛奶、蔬菜等其他食物。

结合多年经验曹主任说:李大爷你可能是出现了午餐前的低血糖,也许您患了糖尿病,建议您可以做个糖耐量试验明确一下。李大爷非常疑惑:我是出现低血糖了,不是高血糖,怎么可能是糖尿病,半信半疑地做了个糖耐量试验。结果出来后,在餐后3小时血糖低至2.6mmol/L,这完全符合他午餐前出现的心慌、饥饿感,就是这个低血糖引起来的。但是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不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正常人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的胰岛素释放水平是空腹的5-10倍,而李大爷的却是12倍以上,很明显存在胰岛素抵抗,正常人在餐后2-3小时胰岛素会降至空腹水平,李大爷的胰岛素水平仍然很高,所以出现了午餐前的低血糖。

综合糖耐量试验结果,是患者的胰岛功能出现了问题,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同时胰岛素双时相分泌特点已与正常人不同。虽然目前患者不能确诊为糖尿病,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以后很快会发展为糖尿病。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反而胰岛素抵抗会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加重脂肪堆积。曾有研究统计肥胖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5倍多。超重或者肥胖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葡萄糖不能被靶细胞有效利用,循环血液中血糖升高,刺激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时间久了,胰岛功能会衰退,产生糖尿病等。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应对是关键,生活方式干预、多活动、减肥及适当药物干预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曹主任建议李大爷调整早餐的饮食结构,减少稀饭,加上牛奶、鸡蛋、蔬菜、适当瘦肉,根据个人情况,坚持活动,每周至少五次活动,每次尽量持续半小时。
门诊此类患者并不少见,很多人往往选择忽视,再发现时已然成为糖尿病患者,所以呼吁大家如果出现此种情况及时专科就诊。
衡水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特色优势突出,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胃肠病如胃轻瘫、便秘、腹泻,糖尿病泌汗异常、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瘙痒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糖友们”提供门诊、住院、科普宣教、保健咨询、健康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

曹清慧,糖尿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拜师于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弘医堂出诊专家裴永清教授(刘渡舟教授首届研究生);曾跟师于全国名中医、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亚娴教授学习一年余;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李英杰院长;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