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天寒人不寒!
2021年1月5日
庚子年农历冬月廿二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二十三个节气
——小寒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俗话说“冬天进补,开春打虎”,此时一定要注意养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寒“三侯”
一候雁北乡: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二候鹊始巢: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三候雉始鸲: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鸡,阳鸟,雊,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小寒如何养生
养生大则,敛阴护阳。《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精辟明确地指出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潜藏阳气包涵了起居、饮食乃至情志等方面,人们的状态应如同蛰虫一样,保持身心的平静,减少张扬,养精蓄锐,等待春季适宜的气候破茧而出。如果冬日泄了阳气,春天易生温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脚要保暖,睡前要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100-200次,以补肾健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失去他万物无法生存。
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现代医学也认为,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应注意防寒,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精神调养
故应节嗜欲,止声色,调摄精神,使人阴阳协调,气血冲和,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冬季受到使用火炉、暖气、气候干燥等方面的影响,人容易“上火”,情绪也易发生变化。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冬季尤其要注意情绪调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饮食调养
1.食宜温
冬季是吃羊肉、鸡肉等温热品的好时候,特别是对于偏于阳虚体质者的人。偏于阴气不足的食补以鸭肉为好。饮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而冬季喝热粥也非常适合,如羊肉粥,以温补阳气;麦片粥,养心除烦;核桃粥,养阴固精;红薯粥,滋补肝肾。
(图片来源于网络)
2.食宜杂
即食物要多样化,精粗搭配,荤素兼吃。冬天人们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粮、蔬菜、瓜果的倾向。这容易使人患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症、便秘、口角炎、牙龈出血等症。
3.食宜苦
这时的饮食应减咸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阳,减少过亢的肾水,起到养肾的功效。
小寒艾灸,补阳是关键
冬季属阴,人的身体受到天气的影响也会出现阴盛阳衰状态,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也随之变化,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此时应该艾灸养生,因为艾灸能温经通络、补阳藏阳,对于调理风寒感冒、阳虚内寒都有很好的效果。
人身阳气根源于肾,肾阳乃生命之根本,既是寒邪的克星,也容易被寒邪中伤。
而小寒与三九重合,很可能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间,外界寒气重,对身体威胁最大,所以小寒艾灸的重点应是养肾防寒,补充阳气。
衡水市中医医院推拿康复科
——衡水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市级定点服务机构
2019年,衡水市中医医院推拿康复科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中医院康复联盟单位”“中残联定点康复机构”“衡水市残疾人联合会定点单位”。之后,又被评为“衡水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市级定点服务机构”。这也标志着推拿康复科能够为我市更多残疾儿童提供更全面、更惠民的康复服务,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在我市处于领先水平。

推拿康复科作为衡水市重点中医专科和市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坚持中医传统康复技术和现代康复治疗于一体,专注并擅长治疗各类疼痛性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康复、骨伤康复、中风康复,小儿脑瘫康复等。尤其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十分重视,帮助我市儿童走向康复、健康成长,让无数家庭重获希望。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