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尚未走远,提醒您切莫麻痹
麻风,一个古老而又可怕的传染病,患者轻则损毁容貌,重则肢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提起麻风病,大家的第一感觉是“恐怖”,紧接着会有一个疑问——怎么,现在还有这病啊?其实麻风病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并没消失,即使在我省,目前每年都有少量新发和复发的病例出现。如何发现早期麻风患者?麻风病有药可治吗?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疾病的面纱!”

一、麻风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周围神经、皮肤和黏膜。在皮肤上发生斑疹、丘疹、结节、浸润、溃疡等损害。使周围神经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神经粗大、脓疡、钙化、神经纤维化,皮肤损害处感觉丧失、闭汗、干燥、麻木、毛发脱落、局部组织吸收、萎缩,甚至产生严重的畸残。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全球广泛流行已有3000多年历史。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该病归为丙类传染病。过去,因为缺乏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患病后可能造成面部畸形和四肢残疾等,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所以麻风病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恶疾”。

麻风的病原菌是由麻风分枝杆菌。
挪威学者汉森在1873年首次发现麻风菌,比发现结核菌还早9年,麻风菌和结核菌是分枝杆菌家族中一对难兄难弟,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过严重的影响。
麻风菌是目前已知的分枝杆菌中唯一能感染人和动物神经的菌株,该菌至今仍不能在体外培养,且活力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经紫外线照射30~60 分钟,或经日光直射2小时,或在60℃,10~30分钟即完全失去活力。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对麻风病的病因认识不清,加之宗教、文化作品的不正确宣传,加深了人们对该病的误解和恐惧心理。

二、麻风病传染源是什么?
一般认为,未经治疗且体内感染较多麻风菌的患者是该病最重要的传染源。虽有学者报告在西非的黑猩猩、黑长尾猴以及北美的野生犰狳中发现麻风菌,也有学者报告患麻风病的动物可将该病传给人。但世界上许多麻风病高流行区并无上述动物,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该病仍然是一个主要限于人类的传染病。

三、麻风病如何传播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麻风病是通过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传播,但研究发现在麻风患者完整的皮肤上很难发现麻风菌,且正常人完整的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屏障,皮肤接触传播的观点依据并不充分。现代科学证实,与结核病一样,呼吸道的飞沫吸入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且越来越成为主流的观点。
麻风病传染性不强。过去群众对麻风病一直存在误解,认为它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以致于老百姓“谈麻色变”。其实不然,一个疾病的传染性强弱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免疫状态等有关。
麻风菌只有极少数的人对其易感,因此其传染性甚至可用较弱来描述。体内细菌较多的麻风病人一般经正规治疗一周后失去传染性,体内查不到细菌的麻风病患者基本无传染性,治愈者无传染性。
四、麻风病为何是慢性传染病?
麻风病、结核病和梅毒被称为世界上三大慢性传染病。在适宜的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的速度很快,分裂一次仅需时20~30分钟,而麻风菌可称得上是微生物界的“蜗牛”,在人体内的繁殖速度非常慢,繁殖一代需要11~13天。从感染麻风菌至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麻风病的这一过程较为漫长,一般为2-5年,长者可达10余年。
感染了麻风菌也不一定会发病。95%的人对麻风菌有自然免疫力,麻风菌侵入人体后,机体可杀灭和清除之而不发病。但极少数人对麻风菌免疫力存在缺陷,使得该菌在机体内繁殖到一定数量,产生症状而发病。
机体感染麻风菌和随后产生的症状是构成麻风病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感染麻风菌是前提。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麻风病人携带易感基因,而该易感基因发挥的作用,一是决定机体感染麻风菌后是否发病,二是决定发病后的症状的轻重。绝大多数人都不携带麻风病易感基因,因此即使是感染了麻风菌也不发病。
麻风病致残、致畸,不仅造成患者外观变形难看,而且致其劳动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失去对外交往能力,“因病致残、因残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现象在麻风病人的身上体现尤为突出。上个世纪40年代以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麻风病被人们视为“不治之症”,成为人类致残的一大原因。公众为此对麻风病存在着强烈的恐惧和歧视,患者遭受排斥、隔离甚至迫害,使这一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一直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五、麻风病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麻风病患者病程缓慢,且症状隐匿,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得了麻风病,待病情较重时才求医。基于患者对麻风菌残存的特异免疫力的不同,该病的症状和体征也复杂多变,往往涉及皮肤、神经、眼、内外科等临床多科。但该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周围神经症状。
一般的早期症状为浅色或红色皮肤的斑疹,常伴感觉丧失。
皮肤症状:表现为不同形态和数量的皮损,如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弥漫性浸润和疱疹等。该病的皮损一般病程缓慢,不痛不痒,局部甚至伴有麻木、闭汗、毛发脱落,久治不褪,部分患者查见麻风菌。
周围神经症状:几乎所有患者迟早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神经粗大,如眶上神经、耳大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以及皮疹周围的皮神经常常左右不对称性增粗;神经功能障碍,受累到一定程度后产生感觉、运动、营养及循环等相应的功能障碍。
眼部症状:常见有结膜、角膜、巩膜和虹膜等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耳部症状:耳廓出现浸润、斑块与结节,耳垂可肥大。
鼻部症状:严重时鼻翼肥厚、鼻柱破坏、缺损而呈品字型。重症患者早期可有鼻塞、鼻出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根据麻风病的这些临床表现,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设计、制作、印发了“麻风病早知道”、《看图识麻风》等科普宣传材料,通过举办麻风知识培训的机会分发给学员、疾控防疫人员和乡村医生。

六、麻风病能治愈吗?
麻风病有药治疗,方案简单,且容易治愈。当今治疗麻风病的主要药物有氨苯砜(DDS)、利福平(RFP)、氯法齐明(B-663)。使用的方案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包括上述药物在内的联合化疗(MDT)方案。
该方案可分为治疗查菌阳性或查菌阴性但皮损较多的病人的多菌型(MB)方案,和治疗查菌阴性且皮损较少的病人的少菌型(PB)方案。上述两种方案必须包括强力杀菌性药物RFP。MB方案和PB方案疗程分别为一年和半年。
实验证实,口服一次600毫克的RFP就可在一周内杀死体内99.9%的活菌,而使病人失去传染性。国家对于麻风病实行免费诊断和治疗。过去将病人收治在麻风病院的隔离治疗已遭废弃,现在实行医生指导下的居家治疗。早诊早治可避免畸残,规范治疗,麻风病可完全治愈。
七、麻风病流行情况如何?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5年全球新发现麻风病例21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我国曾是世界亚太区麻风病负担较重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每年报告的新发现麻风病例已不足800例,且大部分省份都是新病例发生。目前我国的麻风新病人主要分布在云、贵、川等西南边远省份。
白洋淀周围的安新、任丘、文安、霸州等县市曾是我省麻风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建国后,累计发现登记麻风病例达1590余例。六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通过积极防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麻风病呈低流行平稳势态。目前全省每年仍有麻风新发病例出现,且多为外来流动人口。

八、怎样预防麻风病?
目前,麻风还没有一级预防措施。最重要的预防方法就是积极治疗病人,控制传染源。麻风病传染性弱,不致命,即使发病,也有药可治,有机构能治,且能治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缩短麻风病程和降低传播的有效方法,可减少该病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希望社会多多给予这类弱势群体关心和理解,为这些患者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真正做到消除歧视和恐惧,使病人不再讳疾忌医隐瞒病情,有利于早期发现可疑患者。
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开展人群麻风病监测,提高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认知水平是早发现麻风病的关键。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早期发现病人的能力;对病人的家属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定期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与活动性多菌型麻风病人密切接触时戴口罩,接触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可以减少患麻风病的危险。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社会上给群众注射的“麻风疫苗”是指可同时预防麻疹和风疹两种病毒性疾病的二联疫苗的俗称,与麻风病无关。不过接种卡介苗(结核病疫苗)对预防麻风病有一定作用。

九、麻风病人哪里就诊?
当您怀疑您的病人患麻风病时,应详细记录病人的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然后连同介绍信(转诊信)一起寄给专业麻风防治单位,并嘱咐病人去确诊。如果病人不去确诊,麻防单位可根据您提供的线索去追踪,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畸残,预防传染。
群众和各类医务人员可根据麻风病症状,报告麻风可疑线索,报病有奖。麻风病密切接触者可自行关注麻风病早期症状,一旦有可疑症状,应及时到麻风病诊治机构就诊或咨询,任何治疗必须在有资质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对已确诊为麻风病的患者要通过积极防治神经炎、控制麻风反应等手段减少肢体残疾的发生。
每报告一例疑似麻风病人,经我们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检查确诊为麻风病新发病例者,会给予报病奖励。
单位名称: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
地 址:保定市东风东路572号
望都县招庄村西二华里
电 话:0312-7557096、7759156
麻风病诊断需做一些必备的医学检查。首先是病史询问,了解疾病的发生、变化和现状整个过程;其次是体格检查,包括皮损、神经损害、眼以及畸残检查;再次是细菌学检查,需要在头面部特定部位以及活跃皮损部位,做皮肤切刮液涂片检查;最后是皮疹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患者在接受抗麻风药物治疗前,还要进行必要的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治疗药物氨苯砜致敏危险因子检测。治疗过程中还要开展神经炎、麻风反应的监测检查等。
由于少数病人可能会隐瞒病情,提醒检查的医生应对病人有高度的同情心,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与合作。检查室要有自然光线,强度要适宜。
目前我国对麻风病实行免费相关检查、诊断以及抗麻风治疗。为了鼓励早发现麻风病患者,各级政府实行一定的报病奖励政策,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此外,民政、残联、红会等部门也为困难的麻风病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及助残救助等。

十、关注麻风病及麻风病人
为唤起人们宽容地对待麻风病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由,鼓励和帮助他们获得与其他病人一样的治疗和生活待遇。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我们国家也把这一天作为“中国麻风节”。这一天,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举行各种活动,慰问麻风病人和防治工作者,动员社会力量帮助麻风病人及其治愈者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营造社会支持麻风防治工作的环境。
每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到来之际,全省各级卫生、民政、残联、红会等部门会联合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慰问麻风病人及其治愈者以及麻风病防治工作者,宣传表彰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先进人物,开展麻风病科普宣传等。希望社会各界更多关注和参与此项活动。
麻风病既是一种医学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转归等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麻风防治给予了高度重视,制订了全国麻风防治规划,建立和健全了防治机构,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使麻风的流行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麻风患者的康复不仅包括医学对病人躯体残疾的治疗,更应该是治愈者的社会、经济、心理等方面的康复,使麻风治愈者真正成为一个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健康者。只有麻风患者或患过麻风病的人,其社会经济地位得到真正的恢复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麻风病的治愈才是完整的。
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人们的行为,达到社区的行动与参与。通过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科学认识,消除误解与恐惧,纠正歧视和偏见,形成一个使麻风病人能毫不犹豫地接受诊治的社会氛围。从而,让麻风病人感到社会的温暖,让麻风防治工作者感到职业的自豪,让广大干部和群众感到消灭麻风病人人有责,全社会自觉参与到“关爱麻风病人,共享和谐文明”的行为中来。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