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春来到,“养肝”是首要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4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立春,

2021年2月3日,

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是“开始”之意;

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

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中医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万物生发,我们的身体也苏醒了。而人体的肝也主生发,它也是向上的、疏泻的、生长的。因此,春季保健以顺应阳气自然生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立春即是调养肝脏的开始,那么如何调养呢?

调养人群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健康人群

这一类人群基本原则为顺应自然规律,早起早睡,避免熬夜,避免急躁恼怒,五味摄入应均衡、甘润食物为佳,可以适当进行舒缓运动锻炼,注意保暖,避免过早减去衣物而导致阳气受损。

二类为肝虚不足人群

肝虚不足又分为肝阴不足、肝血不足、肝阳不足,以肝阴不足或肝血不足为多见。此类人群本就有阴精、血之不足,故调养方面在注意保护阳气、保持愉悦情绪同时,应特别注意不能熬夜、过食咸味及油腻食物,避免阴精肝血过度耗伤,除了药物治疗外,可适当多食酸甘类食物补充肝阴之不足,但是要注意用量不可过多。

第三类为肝阳亢盛人群

肝阳亢盛人群多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等宿疾,第一需要注意的是情绪平和,避免过度激动、兴奋、紧张,可多听角调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可帮助梳理肝气。可适当食用天麻以平肝过剩之阳气。

如何温暖、助阳、调肝呢?

1.乍暖还寒需春捂

中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升发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保健良方。捂后背、捂腿脚、捂肚子,有利于护阳气。

春季气温乍暖乍寒,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孔松弛,如果突然骤减衣服,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极易使风邪入内,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千万不要顿减棉衣,多捂一捂,以免冷风侵袭。“春捂”得法,将会减少许多发病的机会。

2.饮食清淡护肝脏

春节来临,每日多是大鱼大肉,对饮食没有加以节制。春季为肝气旺盛时期,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

这时应调整饮食,饮食调养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应选择一些具有养肝、疏肝、理气的食物,增强脾胃功能,抵御肝气的侵犯。

3.喝玫瑰花茶,疏肝理气

春季人体阳气的生发需要依赖肝气的疏泄作用,玫瑰花茶有疏肝理气的功效,有助于舒达肝气、调和气血。

4.精神调适戒暴怒

立春后天气转暖,阳气升发。此时,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随之上升,容易导致气血逆乱,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引发精神疾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力戒暴怒抑郁,尽量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助阳气上升,万物萌发,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理,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祛病除疾,健康度春天。

5.运动锻炼要适当

春季的运动锻炼要适当。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早晚气温很低,加之雾霾天气多,空气污染严重,不适合锻炼。

太阳出来,气温回升,才是比较适合锻炼的时间。老年人在锻炼前适当进食一些热粥等,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也可以使身体协调性得到提高。

春寒料峭,人体在运动后散热较多,这时如果不做好保暖措施,很容易受凉感冒,要多加注意。

衡水市中医医院温馨提示:

1.要强壮身体,可以多做八段锦的头两个动作: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2.不吃外卖,多喝热水。

3.保持房间通风,可用艾条薰薰屋子,除秽气。

4.出门嘴里可以含片姜,也除秽气。

5.适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不要感冒。

6.晒太阳,艾灸肺腧、膏肓或按摩肺经和脾经。这两个方法是解决肺部疾患的原始方法。

7.保持情绪的平稳,事态越乱时,越要保持镇定,因为慌乱并不能解决问题,该吃吃,该睡睡,好好养精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