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警惕高血糖!
“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30%,症状可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性。全身性的皮肤瘙痒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初都是由一处开始,逐渐蔓延到全身;局部瘙痒常见于外阴和肛门部位,其次是腰背及下肢。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抓痕、红斑、丘疹、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脱屑、血痂和皮肤肥厚皲裂等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
皮肤干燥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可导致皮肤表层细胞脱水、微循环障碍,使得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导致皮肤干燥,诱发瘙痒。
神经损伤
血糖波动会引起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改变,直接兴奋神经末梢皮肤瘙痒感受器,引起痒觉;持续的高血糖状态还可以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导致人体痒觉过敏;此外,瘙痒特异性神经纤维——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损伤引起的异常放电也可以引起瘙痒。
感染
糖尿病患者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排汗异常、血糖升高等原因可导致皮肤菌群失衡、抑菌功能减退,因此易受细菌感染,诱发皮肤瘙痒。
其他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会直接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瘙痒,而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外阴局部瘙痒多见。此外,免疫功能异常、药物过敏也可导致皮肤瘙痒。
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怎么办?
1.控制血糖,血糖不稳定或持续升高是根本原因,控制血糖可以有效减少瘙痒的发生。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是治疗本病的重中之重。通常要求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并尽可能减少血糖波动,保持血糖平稳。
2.避免搔抓、摩擦瘙痒部位,避免进一步加重瘙痒或者引起其他皮肤问题。在急性瘙痒的情况下,搔抓是非常有效的止痒方法,这与痛觉可以抑制痒觉有关,但在慢性瘙痒的情况下,会出现“瘙痒-搔抓-瘙痒”的循环,搔抓不再彻底抑制痒觉,反而会促进瘙痒。而且,反复搔抓还容易引起其他皮肤问题,比如局部皮肤增厚、色素沉着、抓痕、感染等。避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洗澡,也不要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患者洗澡不要过勤,一般每周1次为宜。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37℃~40℃为宜,沐浴时选择中性(不用碱性)洗涤液或肥皂,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不要用力用毛巾搓澡,以免损伤皮肤角质层。糖尿病患者相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皮肤问题,伤口更难愈合,因此千万不能抓挠。
3.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因瘙痒造成精神上的压力;糖尿病病友一定要注意心理调节,学会分散注意力,减少情绪波动,忌食辛辣,戒烟戒酒,多饮水,切忌用力抓挠及滥用药物,必要时及时就医。
衡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肾病一科为衡水市重点中医专科,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内分泌专科联盟单位,“首都国医名师冯建春名医工作站衡水分站”。本科室创建于2002年,始终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方向,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内分泌失调等疾病的诊治。

曹清慧,糖尿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拜师于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弘医堂出诊专家裴永清教授(刘渡舟教授首届研究生);曾跟师于全国名中医、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亚娴教授学习一年余;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李英杰院长;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