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立秋养生 | 秋来“伏”不去,艾灸最佳时机!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9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立秋,这是秋天的第1个节气。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不过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立秋三候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养生

古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秋冬进补是没错,但现在“贴秋膘”还是早了点,也不可以乱补。立秋后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所以人的身体还是很容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情况,太多的高蛋白食物并不容易消化,反增脾胃负担。

谨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处在“三伏天”内,暑气一时还很难消。此时节,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

日常生活调养

收敛阳气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


精神调养

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容易情绪惆怅低落,所以在进入秋季时,要做到收敛神气,心态保持平和,使得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才不会被秋天的悲忧心态所伤,以避肃杀之气,得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饮食调养

立秋之后,天气并未迅速转凉,而是延续了夏季的暑热,但昼夜温差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中医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所以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饮食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运动调养

立秋之后,是开展各项运动锻炼的好时期,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的原则,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可选择一些平缓轻松的运动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立秋节气灸

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这时候就更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因为这个时候艾灸,事半功倍!


立秋艾灸好处

提升免疫力,立秋后天气变化多样,寒热交杂,早晚温差大。皮肤腠理开合,易受寒凉,耗损阳气,免疫力下降,此时若人体阳气不足,很容易受天气刺激而出现体虚自汗,感冒流涕,过敏发烧,皮肤红疹,夜寐不安(易醒,多梦)等症症状。产生了像妇科炎症,过敏性疾病,精神萎靡,夜寐不安这样一些造成症状。通过艾灸可以补充气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温补元气,调和气血  改善月经不调,提前月经提前因为脾气不足,脾是血的管理者,脾不好,被管者也会造反,与此同时,脾虚湿阴神经内分泌失调,身体阳气火旺或情志抑郁。艾灸是通过回阳固脱,温补阳气,来调理脾肾两虚引起的脾气不足,可解郁散肝气达到身体平衡,可改善内分泌失调,让子宫卵巢神经活跃达到改善。祛湿散寒,立秋后日照减少,阳气收敛,气温逐渐下降。风紧瑟瑟,落叶萎黄,环境悲凉,此时人体阳气不足会造成焦虑抑郁、自我评价低、消极少言;加上寒凉之气渐多,造成血瘀气滞,关节疼痛,胸闷气短,严重者会乳腺纤维瘤,甲状腺瘤,妇科肌瘤囊肿等。艾灸可以宽胸理气,温养驱寒,活血化瘀。

2021年三伏时间表

初伏:2021711-2021720

中伏:2021721-202189

末伏:2021810-2021819

 

2019年,衡水市中医医院推拿康复科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中医院康复联盟单位”“中残联定点康复机构”“衡水市残疾人联合会定点单位”。之后,又被评为“衡水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市级定点服务机构”。这也标志着推拿康复科能够为我市更多残疾儿童提供更全面、更惠民的康复服务,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在我市处于领先水平。

推拿康复科作为衡水市重点中医专科和市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坚持中医传统康复技术和现代康复治疗于一体,专注并擅长治疗各类疼痛性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康复、骨伤康复、中风康复,小儿脑瘫康复等。尤其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十分重视,帮助我市儿童走向康复、健康成长,让无数家庭重获希望。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