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督脉灸,“冬病冬治”更健康
进入冬至,天气渐寒,正是“冬令进补”时节。冬令进补,除了人们熟知的食补、药补之外,许多人也选择“督脉灸”。
什么是“冬病冬治”
按照老祖宗的智慧总结,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寒则瘀、瘀则凝、凝则堵、堵则病生,故此时是各类呼吸系统疾、骨关节病、消化系统等疾病的好发季节。三九天“督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保健疗法,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作用于“阳脉之海”的督脉,激发阳气,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什么是督灸
“督”顾名思义“督脉”,《难经》: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从经络系统讲,督脉督领诸阳经,统摄全身阳气和真元,为阳脉之海。督灸即在督脉上进行艾灸操作,又名“长蛇灸”,督灸治疗过程中多于督脉上铺一层生姜,并于生姜上放置艾炷。故督灸集合了艾灸、经络、腧穴、药物等多重作用。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引热外行的作用;生姜性温,可温经通络,温中散寒;督脉又为“阳脉之海”,三者结合可激发阳气,达到治病作用。
三九天督灸适应症
1.骨关节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膝关节病、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尤其以寒湿性痹痛效果明显。
2.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尤以受凉后症状加重者患者明显。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腹泻及脾肾阳虚导致的消化不良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4.泌尿系统疾病:尿潴留、遗尿等。
5.其他:免疫力低,亚健康,素体阳虚怕冷等。
三九天督灸注意事项
1.施灸后若出现水疱,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或消炎药膏等。
2.施灸后可适当饮温热水。
3.施灸后忌吹风。如有适应症请到针灸一科接受治疗。针灸一科电话:0318-2185016地点:衡水市中医医院综合楼3楼针灸一科门诊
胡凤臻,中医医院针灸一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三十年,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腹针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针灸学会会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痿痹病分会会员,衡水市中医微创治疗委员会副主任,获衡水市好医生称号。曾赴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等进修学习一年,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 作为主研人及参与研究的“中药穴位贴敷对慢阻肺(咳嗽、喘证)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的研究”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面瘫胶囊加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应用”获衡水市科技一等奖。临床擅长多种针刺手法的运用,尤其重视辩证论治取穴。灵活运用毫针、腹针、火针、埋线、灸法、及放血治疗多发病及疑难杂症,面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失眠、中风后遗症,面肌痉挛,耳鸣、肩周炎,膝骨关节炎、带状疱疹、乳腺增生、急性乳腺炎、痛经、月经不调、小儿遗尿,减肥;运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各种鼻炎尤其过敏性鼻炎;针灸“特定穴”治疗排尿功能障碍性疾(压力性尿失禁)及尿频尿急综合征疗效显著。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