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诊疗平台丨冰雪爱好者发生急性运动损伤,处理要得当!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举行,奥运选手们在比赛场上飒爽英姿的样子,让很多年轻人对冰雪运动“种草”。越来越多室内滑雪、滑冰场,让市民在家门口也能畅享冰雪世界中的“速度与激情”。

对于冰雪爱好者而言,发生急性运动损伤比较常见,那么,发生类似情况如何处理呢?急性运动损伤包括:关节的扭伤、撞击、韧带损伤、肌肉拉伤、肌腱损伤、肌腱急性炎症等。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踝关节扭伤,大腿后侧肌肉拉伤,手指关节过伸伤等。伤后正确、及时的处理尤为重要,倘若处置不当,不但会加重原有症状,甚至还会转变为慢性损伤,落下后遗症。冬季人体活动灵敏度下降,在冷环境中运动更易发生运动损伤。如果你不幸关节产生损伤,可参照以下方式来处理。先判断病情,如损伤严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对于关节损伤,我们可以参照PRICE、LOVE原则。
PRICE处理原则是什么?
P保护(Protection): 运动伤害发生时,首先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护受伤的部位,避免受伤部位二次受伤或负重。同时向周围人群求助,转移到运动场地外的安全地带。
R休息(Rest):在受伤后进行充分的休息能够保护肌肉、跟腱和其他组织,防止伤势恶化。休息不仅指受伤后立即停止活动,同时也指在恢复期内拒绝从事剧烈的活动。
I冰敷(Ice packing):冰敷时常用冰袋、碎冰,或者用毛巾包裹一袋冷冻豌豆为伤处“制冷”。冰敷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止痛、使血管收缩、减缓受伤部位血液流通而达到消肿作用。冰敷时切勿将冰块直接放置在皮肤表面,单次冰敷时长不得超过20分钟,冰敷时间过长可能损伤皮肤或导致冻伤。最佳冰敷方法是每敷15分钟后将冰袋拿开,让皮肤充分回暖后再进行下次冰敷。
C压迫(Compression):压迫通常在受伤后进行,持续24至48小时。压迫可以帮助减小肿胀,并通过对四肢施压增大组织压力进而减少内出血,同时减缓伤口发炎并减少组织液渗出。最简单的压迫方法是使用弹性绷带做包扎压迫,如果绷带缠绕过紧或有跳动感则应解开弹绷重新包扎。压迫可与冰敷同时进行(冰敷压迫),将冰袋用绷带包裹在伤处。
E抬高(Elevation):将受伤部位抬高可以帮助积聚在受伤部位的组织液回流、继而减小肿胀和疼痛。最有效的抬高方式是使受伤部位高于心脏,上肢伤害可以借助垫子或吊腕带实现抬高,对于下肢伤害而言应尽量使受伤区域高于臀部。应在受伤后的第一个48小时内将受伤部位抬高,持续时间应越长越佳。
“LOVE”亚急性期处理原则
L最适负重(Load):适当负重和活动练习可以强化肌腱、肌肉和韧带的复原,促进组织的修复。
O保持乐观(Optimism):大脑在伤后康复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忧郁、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都会影响到功能恢复。
V保持血液循环通畅(Vascularisation):在无痛或轻微疼痛范围内尽早活动受伤部位,增加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受伤组织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E运动训练(Exercise):有大量证据指出,运动训练可以治疗关节扭伤,降低复发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运动康复是关节损伤后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加强关节的稳定性是康复训练的目标。本体感觉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运动能力恢复训练是家庭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
损伤后的处理需要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进行。运动损伤后的治疗方案更是需要分段、分期的治疗。部分患者经临床手术治疗后,回家卧床静养。更有民间最通俗的讲法就是“伤筋动骨一百天”。其实大家对这句老话存在一定的误解,静养不等于不动,如果术后长时间不活动,就会造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有的甚至会残疾。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还会出现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衡水市中医医院推拿康复科作为衡水市重点中医专科和市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坚持中医传统康复技术和现代康复治疗于一体,专注并擅长治疗各类疼痛性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康复、骨伤康复、中风康复,小儿脑瘫康复等。尤其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十分重视,帮助我市儿童走向康复、健康成长,让无数家庭重获希望。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