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出现便秘,该如何缓解?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
脑血管病人在排便时蹲的时间很长,腹压升高,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管腔中原来形成的斑块就会在双重压力作用下,移动到脑血管较细的地方堵塞血管,形成血栓。血压升高,加上脑血管硬化,出现脑血管破裂,形成脑出血。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1.脑血管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使活动减少,甚至长期卧床,缺少推动粪便的运动,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
2.饮食上过于精细,缺少粗纤维,容易出现消化功能障碍,导致便秘。
3.不良的生活习惯。
怎样改善缓解便秘
1.调整饮食: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多吃山芋,红薯,玉米,韭菜,芹菜,菠菜和水果,刺激肠道蠕动,从而预防便秘。另外,芝麻和核桃仁有润肠作用,也可适量多吃。避免进食过少或食物过于精细,导致对结肠刺激减弱。
2.增加水的摄入:水是世界上最好的饮料。老年人便秘很多时候是因为缺水,清晨空腹时最好能饮用适量温开水,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3.适度运动:尤其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患者更有益。也可以腹部顺时针环形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4.定时规律排便: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最为活跃,在晨起或餐后2h内尝试排便,选择适合的时间,规律如厕,无论您有无便意,到时都应坚持如厕,形成排便生物钟。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10min/次)。
如果通过这些生活习惯调整,依然没能改善您的便秘,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切不可自己上药店买药随便服用。
脑病科简介
衡水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是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中医专科,是京津冀脑病专科联盟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现设有脑病科门诊1个,脑病康复门诊1个,中风病、失眠、眩晕亚专科门诊3个,1个中医综合治疗室,PT室、OT室、ST室各1个,重症监护室1个。治疗范围:中风病(脑梗塞、脑栓塞、脑出血等)引起的半身不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肢体麻木,言语不利,肢体疼痛、水肿等;中风先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病(高血压病、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头痛(偏头痛);失眠(睡眠障碍);健忘;痴呆(血管性痴呆、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继发性癫痫);颤病(帕金森氏病、帕金森综合征);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葛俊领,主任中医师,脑病科主任。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第三批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针灸学会第四届临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衡水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常务委员常务委员,衡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衡水市卒中学会常务理事,衡水市中医学会委员。曾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北京东直门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康复中心进修学习。擅长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脑梗塞、脑栓塞、脑出血等)引起的半身不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言语不利,肢体麻木,肢体疼痛等。对中风先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病(高血压病、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头痛,失眠,健忘及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癫痫等。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研及参与6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文中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