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养生】秋意浓,跟着中医来“养收”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在“寒露”这时期的气温要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当然,目前的寒露时节,天气还未如此的冷,然而已秋意浓浓,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寒露时节
要特别预防的几种疾病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所以在早晚温差大时要特别注意保暖,特别是儿童、老年人等代谢功能下降的人群,更要适时加厚衣服,避免“背”和“心”着凉。
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建议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的温水。沐浴不宜过勤,避免使用碱性较大的肥皂和沐浴露。
如消化系统溃疡、便秘等。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要避免辛辣、肥甘饮食。
秋季冷暖多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较夏季的血压增高。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并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阳气渐退,阴气渐盛,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所以寒露时节须注意“养收”——保养体内之阴津、收敛体内的阳气。
中医讲“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此时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易诱发伤风感冒或旧疾。应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加衣服。可以坚持晚上温水泡脚,水量以没过脚腕为佳,每次15~30分钟,以身体微微发热最好,配合搓热双耳和腰部可以起到补养肾气的作用。
寒露后,草木槁枯,寒风萧瑟,此时肺金容易克伐肝木,导致肝气不舒,出现情绪不稳,甚至烦躁、发怒、焦虑等,精神调养不容忽视。要维持良好的心态,多做开心喜好之事,避免伤感。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的沟通交流,陶冶情操,稳定情绪。
寒露时节,秋燥伤人。秋季应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喜润不喜燥”。寒露饮食养生要滋阴润肺,以“顺四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清肺润燥,适当多吃些甘淡滋润的食物,如:梨、柿子、荸荠、香蕉、胡萝卜、冬瓜、藕、豆类、菌类、海带等。同时,此时天气已由凉转寒,饮食宜温热,以多温润滋补为主,少苦寒清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