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谈“骨”论“筋”】警惕!你的骨头正在悄悄变“糠”!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5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质量损伤和骨强度下降,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后,人的骨骼承重能力下降,就像萝卜变糠了,木头变朽了。走路不稳、骨折等健康问题会随之而来。

我国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骨质疏松率达15.7%。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骨折最有可能发生在臀部、脊椎、手腕或手臂上部,但其他部位的骨骼也可能发生骨折。


骨头变“糠”,身体会向你报警  


骨质疏松症一般都是“难以察觉” -- 没有明显的迹象或症状,直到骨折时才被发现,因此常被称为“静悄悄的骨病”。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来说,轻微的碰撞如从站立的高度跌倒、轻微的撞击、突发性的动作、甚至于弯腰或抬举物件时都有可能造成骨折。
骨质疏松症会使人的骨质变薄、骨量减少、骨骼微细结构发生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进而诱发胸闷、驼背、骨痛、骨折等。




如果出现以下表现,你最好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测”,这是确诊骨质疏松最精确的标准。              


1.腰酸背痛
骨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表现,初期是从安静状态开始活动时出现,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


2.个子变矮

身高缩短3厘米以上,就要怀疑是骨质疏松了,这主要是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驼背也提示骨质疏松风险。65岁驼背者可缩短4厘米,75岁可缩短9厘米。                         


3.骨折
当骨质疏松到达严重程度后,在运动或是不良姿势的干扰下,就极其容易出现骨折的情况,老年人一摔倒就骨折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即使没有明显的外力作用也可能骨折。其中,腕部、脊柱、髋部这3个部位最容易中招。
4.牙齿松动
骨密度降低,会使牙槽骨不坚固,牙槽骨骨质疏松就有可能发生。人到中年,原本没有牙病,如果牙齿开始松动,就要警惕了。                         
5.走路不稳
骨质疏松后,骨骼承重能力下降,人体平衡能力也会大不如前。走路时东倒西歪,站立时不稳,都是重要的预警信号。




6.呼吸不畅
与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不畅不同,骨质疏松导致的呼吸不畅,通常不伴有咳嗽、体温升高等呼吸道炎症的表现。




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该病发生的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以及遗传基因等,而可控因素包括低体重、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饮食中缺乏钙与维生素D、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等,其中缺乏运动、钙与维生素D摄入不足以及抽烟喝酒等因素是造成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骨质疏松偏爱这几类人


骨质疏松症通常是悄无声息地进行,如果你是以下人群,更应该提前开始保护骨骼。
1.女性
患骨质疏松的男女比为3:7,绝经后女性更是高危人群。45岁后每增加5岁,骨折风险增加1倍。而男性通常65岁后才出现骨密度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减少,会加速骨量丢失,进而加重骨质疏松症状。
2.中老年
骨质减少风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如果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罹患骨质疏松症,那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
3.有不良嗜好者 
比如爱吸烟、酗酒、过多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咖啡和碳酸饮料在体内代谢后,会影响钙的吸收,造成钙流失。




4. 骨架小的人
小骨架的人天生骨量少,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可能会更早。建议从30岁开始,多吃奶制品等富钙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运动。
5. 缺乏运动者
运动是防止骨丢失的一个重要措施。平时运动少的人,肌肉强度会减弱,骨量也会减少。
6. 长期服药的人
长期用激素或抗胃酸药的人,糖皮质激素会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增加钙、磷的排泄,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引起骨质疏松。
7. 缺晒一族
如今,不少女性害怕被晒黑,躲着阳光走,导致日照时间不足,在体内转化的活性维生素D相应减少,这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8.慢性肾病、胃肠疾病患者
甲亢、干燥综合征、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性骨营养不良,以及胃肠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器官移植等都可能引起骨质疏松。
9.维生素缺乏者
钙质不足,缺乏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骨骼也容易提前变“糠”。  




这几招延缓骨骼变“糠”


骨质疏松其实可防可治,做到“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就能延缓骨骼变“糠”的速度。
均衡饮食
预防骨质疏松,一定要注重从饮食入手。
补足钙:骨骼“支撑者”
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保持蛋白质合理摄入。骨骼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盐构成,其中,钙是最关键的无机盐。
当钙摄入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释放到血液里,以维持血钙浓度,导致骨密度越来越低,骨质越来越疏松。
钙质大部分来源于我们的膳食,尤其是在奶类、虾贝类、水果、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当中。因此,多补充这些食物,对于提高身体钙质吸收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补足维生素D:骨骼“加油站”   
它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减少肾脏钙排泄,就像加油站一样,源源不断地把钙补充到骨骼中去。


人体中10%的维生素D是通过食物获得的,推荐蛋黄、蘑菇、瘦肉、海产品、动物肝脏、坚果等。另外90%的维生素D是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通过自身皮肤合成的。
科学的锻炼方式
当我们的身体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其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这样就会阻碍钙质的吸收,从而容易造成骨质丢失,出现骨质疏松,因此,保持合理的运动习惯,是维持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措施。
适度的力学刺激,能有效维持骨量,减缓骨质流失。40岁前就要多运动,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无法改善骨密度的运动:骑脚踏车、游泳等。
有助增强骨密度的运动:荷重的有氧运动。
对于已有骨折风险的人,则应避免跳跃、脊椎前弯、搬运重物。
40岁以上,检测骨密度
40岁以上的人群应进行骨密度检测,绝经后的妇女更应该重视此项检查。
中老年人在做骨密度检查时,若骨量减少9%以下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9%~19%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29%~39%则为骨质疏松、骨折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