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宣传周】癌痛到底有多痛?无痛抗癌存在吗?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疼痛列为了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而疼痛是最常见的癌症伴随症状。据统计,初诊癌症病友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病友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病友为重度疼痛。
一、为什么会发生癌痛?
导致癌痛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身体因素
癌症本身引起。在临床上,80%的疼痛都是由于癌症本身所引起。随着疾病进展,肿瘤会压迫侵犯到神经、皮肤、组织等引起疼痛。
癌症治疗引起疼痛。对于癌症患者,手术、放疗和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如果手术后,手术切口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疤痕、神经损伤,化疗后出现栓塞性静脉炎,这些都会引起疼痛。
其他与癌症相关因素。例如,发病之后,癌症患者有可能长期卧床,进而容易导致出现便秘、压力性损伤(如压疮)等情况,这些也会引起疼痛。
由于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和受到疾病、疼痛折磨,患者会出现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继而形成恶性循环。有些患者面对癌症,丧失了信心,从而降低了对疼痛的承受能力。
二、了解癌痛发生原因,但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对癌痛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疼痛时才服药,不疼时就不用服药:疼痛时服药,不疼时就不服药,是一个错误的治疗方法。对于癌痛患者来说,必须要按时服药来保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理想的持续止痛的效果。
止痛药一旦服用就会上瘾:很多患者及家属对吗啡类药物都很忌惮,但是事实上癌痛患者规范地使用吗啡镇痛的成瘾性非常低,只有0.03%,也就是万分之三。规范化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止痛不具有成瘾性。
“癌痛止不住,就注射杜冷丁:杜冷丁疗效仅为吗啡的1/10,镇痛作用比吗啡弱得多,同时它有较强的成瘾性。从给药方式来看:杜冷丁只能肌肉注射,而吗啡既可以皮下注射,也可以口服。目前杜冷丁已经不作为癌痛标准治疗的药物。
止痛药物剂量越大,说明病情越重: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有些患者,如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需要高剂量的吗啡,有时还需要联合神经性疼痛的治疗药物才能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因此,止痛药物剂量大小,并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更不能由此判断生存期的长短。
三、记住当癌症疼痛来袭时,不要失去希望,大多数疼痛都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癌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如:针对肿瘤骨转移重度癌痛的患者,放射治疗以及椎体成形术都有非常好的止痛效果。药物控制癌痛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口服给药:口服方便,也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皮下、直肠和透皮给药等等。
2.按阶梯服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性质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
3.按时服药: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服用止痛药,就像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一样。
4.个体化给药:阿片类药物并无标准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尽可能使疼痛得到缓解。
5.注意具体细节: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