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童”心协力】怎么现在孩子总“积食”?看中医如何破解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1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吃的美食也是繁杂多样,我们的孩子更是从小吃遍山珍海味!但是问题来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积食”的症状!

小儿积食的原因

饮食不均衡,吃肉蛋奶较多,蔬菜少甚至不吃。当儿童大病初愈后,家长关爱心切,立刻进补高蛋白食物,儿童肠胃功能弱,不容易吸收,非常容易造成积食,更容易引发疾病。建议儿童膳食结构均衡搭配,脾胃较容易吸收运化。

饮食不规律,晚餐较晚,或者睡前加餐,都会导致孩子积食。平时要注意给孩子培养定时定点规律的饮食习惯。

饮食不注意,零食较多。糕点糖果饮料等甜品,油炸膨化食品属高热量零食,中医认为孩子进食后,脾胃运化失司,导致积食,蕴久化热,引发疾病。另外零食中含有添加剂防腐剂等有害身体发育的物质。


积食有什么表现呢?
1.消化系统:
积食最常见的就是消化不良的症状了,打嗝、排气、腹胀、腹痛、口腔异味、食欲下降、便秘……说白了就是胃内食滞生热,出现的一些“上火”症状。
口腔及排泄物异味是最容易察觉的异常表现。由于胃肠道消化不畅,未消化的乳类和其他食物发酵,同时肠道菌群失调,产生出酸腐的味道,通过打嗝或者呼吸排出。此外,积食小儿的排泄物味道也会比平时更酸臭。
2.呼吸系统:
中医五行学说中,脾主土,肺主金。土能生金,脾胃生病必然会“母病及子”,出现肺部的症状。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司呼吸”。小儿出现顽固的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湿疹等疾病,迁延难愈者,多半与积食有关。
3.免疫系统:
为什么有的宝宝动不动就感冒?感冒以后还不容易好?《黄帝内经》里曾记载“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意思就是:感冒发热后刚有点好转,不发烧了,如果这个时候吃肉,就会再次发热,如果这个时候吃得太多,就会遗留一些咳嗽、咳痰等后遗症状,所以感冒期间和感冒后期都需要清淡饮食。还有一种小儿“胃肠型感冒”,以发热、吐泻为主要表现,这种病不像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导致的急性胃肠炎或者一些肠道病毒感染表现得那么猛烈,一般都是轻度的感冒症状合并腹泻或呕吐。这在中医讲就是小儿感冒夹滞证,即积食后复感外邪,也就是民间说的“存食着凉”。
4.神经系统:
积食日久还会影响小儿睡眠,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小孩子夜间睡觉翻来覆去、踢被子、磨牙、说梦话、频繁夜醒……有时都是胃肠不舒服导致的。“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欠佳,饮食不能化生气血,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久之也会影响宝宝生长及智力发育。
5.其他:
除了上述症状外,我们能够最直观地发现孩子积食了的方法就是--看舌苔!正常的舌苔是“淡红舌、薄白苔”,伸出舌头是淡淡的红色,上面覆盖的白色舌苔是薄薄一层的,透过舌苔可以看见舌体的淡红色。而小儿出现积食后,舌体会变得更红,舌苔也会更厚,透过舌苔看不见舌体的颜色,而是白白腻腻的一层白色,这种舌苔也更容易被食物的颜色影响,而出现“染苔”,伸出来的舌头就会变得五颜六色。






中医治疗方法

治疗应用消乳化食,导滞和中之法。方药可用砂仁,神曲,生麦芽,陈皮,莱菔子,白术,茯苓等药物治疗。中成药可用四磨汤口服液、保和丸等。
小儿食积推拿按摩随证配穴
1.乳食内积
表现: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酸臭,哭闹不安,夜眠不安,舌质淡红,苔白垢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推拿配穴:清胃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按中脘、足三里,推下七节骨,分腹阴阳。
2.食积化热
表现:不思乳食,口干,脘腹胀满,腹部灼热,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小便黄,大便臭秽或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治法:清热导滞,消积和中。
推拿配穴:清胃经、揉板门,清天河水、清大肠,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按中脘、足三里,推下七节骨,分腹阴阳。
3.脾虚夹积
表现: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稀溏酸腥,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滞。
治法: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推拿配穴:补脾经,运内八卦,摩中脘,清补大肠,揉按足三里。
捏脊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自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大椎穴为止。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

衡水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长期开展小儿推拿,中药贴敷,小儿中药茶,放血疗法,艾灸,拔罐,对小儿感冒,哮喘,肺炎,免疫力低下,厌食,麦粒肿等症效果显著,欢迎来电咨询。衡水市中医医院儿科为您提供最专业的中医小儿治疗。

衡水市中医医院儿科秉承“治未病”思想,坚持宣传合理的喂养及调护观念,引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真正让饮食健康,科学搭配落实到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治疗方面“首重固护脾胃”,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根据孩子的体质辩证施治,临床中通过多种中医特色疗法如小儿推拿、针刺四缝、穴位贴敷等以调整脏腑气血,改善脾胃功能,让家长合理搭配的膳食结构,真正为宝宝身体所需,为宝宝成长所用。衡水市中医医院儿科将一直为“您对孩子的爱”保驾护航,为您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指导,和您一起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咨询电话:0318-218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