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名医面对面丨葛俊领:长期失眠危害大,中医治本调五脏,阴阳平衡睡眠安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6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一说到失眠的这个话题,就有无数人深有感触。这是一个困扰着太多人的问题了。现代人工作越来越忙,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事务纠缠,因焦虑而失眠的人群数量也不断增多。如何调理才能有效地缓解呢?

今天,我们跟随衡水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葛俊领,从中医的角度讲一讲失眠的困扰。

衡水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葛俊领讲到,失眠在中医看来称之为“不寐”,在《黄帝内经》中记载,“不得卧”“目不瞑”。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有时越想睡却越睡不着,重则彻夜不眠,导致第二天精神疲惫,精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不高。

中医认为,“阳入于阴则寐”。寐就是“睡着了”的意思。心神是阳,心血是阴。白天我们醒着的时候,心神是活跃的,支配我们大脑思考和肢体行动;晚上心神入于心血,这就是阳入于阴。这个时候心神就安宁了,我们也就进入睡眠状态。

但如果你白天太过劳累,思虑过度,消耗心血,心血不足,这个时候“心神”就会无家可归,即使你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了,心神这一直在外头飘荡,你就失眠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烦又气躁。

失眠为何伤身?

让一个人整天整夜不睡觉,过不了两三天,人就会崩溃。因为动而生阳,生阳即耗阴,长时间地耗阴,就会阴分枯竭,身体自然就会受不了。最后的结局不是“阴平阳秘”,而是“阴阳离决”。长期失眠的患者会阳不入阴,阴气得不到化生,而阴分亏虚,体内五脏六腑阴液不足,出现满脸皱纹,手掌的纹路乱。

中医的辨证治疗

中医临床总结其主要病机不外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病邪滞扰以致神失所养或神不能安。不寐实证多以火、热、痰、瘀、食、郁为主,虚证多以脏腑虚弱,脑神失养为主。

中医治疗失眠需辨证论治,通过四诊合参进行辨证,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肝火扰神患者经常彻夜不眠,包括口干、口苦、目红、耳赤、耳鸣、小便黄赤等症状,临床上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2.痰火扰心:患者常伴有心情烦躁、胸闷不舒、脘腹胀满、头重如裹,舌苔黄腻、舌红,脉弦滑,临床上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

3.心脾两虚:患者经常会气虚、乏力、体弱、萎靡不振,舌淡白、薄白苔,脉沉细,失眠多因气血亏虚,常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4.心胆气虚:患者经常伴有胆小易惊、惶惶不可终日的表现,舌偏红,苔偏沉偏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剂是温胆汤加减,亦可使用安神定志丸或酸枣仁汤加减治疗。

5.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患者经常会出现潮热出汗、手脚心发热、舌红,苔红或者深红,可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经常服用安眠药物危害大

许多失眠患者,为了尽快实现睡眠的目的,会不定期或长期服用安眠类西药。其实,安眠药物不仅会产生依赖,还对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入眠属阳入阴中,而安眠药其实并不能引阳入阴,只是把阳气压住,使之不能上浮,由此达到安眠效果。类似于把魂关在笼子里沉下去,但魂还是清醒的。这是治标不治本,药物一停,失眠立即复发。况且还有很严重的毒副作用。安眠药损伤脑神经,让人思维变迟钝,实在无益于身心和谐。

虽中医药疗法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见效,但实则标本兼治,所以推荐大家。除了中药外,中医传统的耳穴法、针灸、拔罐等等都会对失眠起到改善作用。

改善睡眠的食物

大枣:能补脾益气、养血安神,心脾两虚不寐之人宜服食。

银耳:有滋阴生津,益气和血、补脑润肺作用,适宜阴虚火旺失眠者服食。方法:银耳与百合、冰糖一同炖食或煎服。

灵芝:灵芝有养心气、补肾气、益精气的滋养强壮作用和镇静镇痛效果。因此,无论是心脾两虚失眠,或是阴虚火旺不寐,皆宜服用。

百合:清心安神,适宜神经官能症及神经衰弱、睡眠不宁、易惊易醒者服用。方法:生百合60-90克,蜂蜜1-2匙,拌和蒸熟,临睡前服食。

莲子心:善清心火,适宜内热偏重、心火独旺、心烦不寐者服用。方法:莲子心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桑葚:补肝肾、滋阴血。可用鲜桑葚50-100克,水适量煎服。

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适宜阴虚火旺、虚烦不寐者服用。方法:煮汤、泡茶、煮小米粥均可。

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睡眠卫生即规律的睡眠时间和习惯。找出不良的生活与睡眠习惯,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1.睡前不要喝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睡前关闭音响,拉好窗帘,关闭灯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按时服药,及时治疗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