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肾”健体】有夜尿VS没夜尿,到底哪个更健康?
那么问题来了
有夜尿和没有夜尿的人
到底谁更健康?
有人认为:睡得香不起夜才是健康的。起夜打断睡眠,身体肯定也不太好。但其实,偶尔的夜尿不一定是有健康问题。人体的夜间排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来说,晚上起夜1-2次都是正常现象。尤其是在晚饭后和睡前喝水过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
而且如果我们起夜后,还能继续睡得好,那说明我们的肾脏还是比较健康的。但如果平时的生活没有什么异常,也没有喝很多水,却经常起夜上厕所,那就要小心了。要知道,频繁的夜间排尿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如果频繁夜尿并且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我们具体来看看!
至于夜尿次数的正常范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晚不超过2次夜尿是正常的。如果夜尿次数超过2次,一般都会影响睡眠质量,长时间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可能预示着健康状况出现问题。
2002年国际尿控协会将夜尿症定义为患者夜间因尿意醒来排尿≥1次,我国的专家共识推荐以每晚排尿≥2次作为夜尿症的判断标准。一般来说正常年轻人0~1次夜尿正常,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讲0~2次也在正常范围之内。
夜尿症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国内的研究结果表明,18 岁以上人群夜间排尿≥1 次者占 57.5%,≥2 次者占 24.7%,高龄、BMI 过高、吸烟、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夜尿症的高危因素。夜尿次数过多,尤其是夜间入睡后至第 1 次排尿前的睡眠时间过短对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不同程度的夜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当然,夜尿次数也可能受到饮水量、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判断是否正常时,要综合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
引起夜尿多的原因
1. 慢性病
我们都知道,肾脏是尿液的主要制造地。但是有些慢性病的朋友,比如说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等,就会导致尿液浓缩功能下降或尿液生成过多,从而影响尿液的分布和排出,这也就会让我们经常有尿意。
2. 膀胱功能障碍
比如:前列腺增生症、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等,导致膀胱容量减少或尿液排空不完全。尿液都是在膀胱里储存的,如果膀胱受到了一些压力,它就会产生病理性的被动缩小,从而影响尿液量的储存。任何会影响储存尿液、排尿神经调节的疾病,都会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夜尿多、尿频。
3. 睡眠障碍
如睡眠呼吸中止综合征等,导致脑部缺氧而分泌利尿激素,增加尿液的生成。
4. 其他疾病
尿路结石、心功能不全、肿瘤等,也会影响排尿,导致患者在夜间多次排尿。
5. 一些生理性因素
如睡前喝水过多、饮用利尿性饮料、饮食过咸、睡眠不佳等。
1. 及时治疗疾病
如果频繁起夜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应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不拖延病情的恶化。
2. 睡前少喝水
有些人担心血液黏稠,认为补充水分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度。因此,他们经常在睡前大量喝水。这样做其实是不合理的,我们睡前只要喝一小杯就可以了。适量补充水分可以满足身体需求,而不会增加代谢负担。另外,建议大家睡前去一趟厕所,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样,夜尿多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3. 保持温暖
睡觉时保持温暖,避免受凉或寒冷刺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起夜频率。
4. 锻炼盆底肌
平时也可以锻炼一下盆底肌肉,来提高膀胱括约肌和提肛肌的收缩功能,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半夜排尿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对于女性在怀孕或生产后、更年期时出现尿失禁问题的情况。盆底肌的强化可以提高尿道括约肌的控制力,帮助控制排尿和减少夜尿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