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肾”健体】痛风,竟是吃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3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随着体内尿酸越聚越多,会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使脚趾、脚踝、膝关节等处出现急性剧烈疼痛、红肿等现象。如果关节炎反复发作还可能形成痛风石导致骨质破坏、关节畸形甚至不能行走。
痛风是一个很复杂的病,饮食因素只占20%。其他原因,比如肾功能不好、肾衰竭,体内尿酸就会排不出去;一些血液病破坏了白细胞,出现了代谢问题,也会诱发痛风。还有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虽然可以预防心血管病,但也会干扰尿酸排泄,所以阿司匹林也容易导致痛风发作。
如何才能避免痛风发作呢?
1. 避免高嘌呤饮食和饮酒。严禁控制高嘌呤饮食的摄入是非常重要的。动物内脏、肉汤(长时间炖肉使大部分嘌呤进入汤中)、啤酒等嘌呤含量最高,其次包括大部分鱼类、贝类、肉食及禽类。蔬菜中以菠菜、芦笋、菜花、四季豆、花生、菜豆、蘑菇等含量较多。
3.避免剧烈过量的运动。痛风急性发作时,是可以用冰块冷敷的,局部冷敷可以缓解痛风炎症的红、肿、热、痛症状,但绝不可以热敷。运动当时是不会引起痛风的,但高强度的运动会使尿酸增加,再加上运动时的炎症,尤其在夜晚休息时诱发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