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康复诊疗平台】“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医生说也可能是……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31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手抖(震颤)



手抖是常见的手功能症状之一,人们通常将其和帕金森病联系起来,但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手抖在医学上称手部震颤,是一种手部的不自主运动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手部不随意、自主的有节律性的颤动或抖动,由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
事实上,震颤和帕金森病并不能画等号,震颤可分为生理性、功能性和病理性三类,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生理性及功能性震颤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生理性脑萎缩,可出现细微震颤,无需干预。
功能性震颤多与精神因素有关,情绪紧张、压力过大、抑郁、焦虑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引起手颤抖,刺激因素去除后震颤减轻或者消失。但是如果诱发因素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甚至成为永久性症状。

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主要见于帕金森病,表现为手部静止状态下不自主的搓泥丸样动作,运动状态下震颤减轻,监测肌电图可见4~6Hz的节律性震颤;一般这种静止性震颤呈N字型进展,由一侧上肢逐渐扩展到一侧下肢,然后至对侧上肢、对侧下肢。

帕金森病的症状除了以静止性震颤为主要表现手颤抖外,还包括肌僵直和运动迟缓等。

运动性震颤

运动性震颤主要表现为运动过度或不足、失去了运动的稳定性,特别是动作的开始、停止和改变方向更加吃力。也叫共济失调性震颤、意向性震颤或动作性震颤,多见于小脑病变、小脑损伤患者。


姿势性震颤

姿势性震颤主要见于特发性震颤这一疾病,多有家族遗传病史。手部活动状态下颤抖明显,静止或饮酒时减轻或消失,也可伴有头部不自主颤抖,多为慢性进展。肌张力障碍也可以表现为手部姿势性震颤,但多伴有身体其他部分的节段性、区域性的不自主运动。


抽搐样震颤

抽搐样震颤主要见于继发性癫痫,主要表现为一侧上肢或手部的节律性抽动,突发突止,有时会蔓延到同侧下肢(继发全身抽搐发作),部分患者伴有抽搐后肢体无力,症状频繁重复出现,磁共振成像检查一般会有器质性病变,如皮质发育不良或低级别肿瘤,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样放电。

此外,手部震颤也可能由药物引起,称为药源性震颤。一般与年龄因素相关,随着年龄增加,对药物代谢速度和能力均有下降。因此,年长者较年轻人多见。

最常见引起的震颤的药物有:胃动力药,如胃复安;抗精神疾病类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物;抗高血压药;抗生素等。


震颤不一定是帕金森病,而帕金森病不止有震颤这一症状。一旦明确手颤抖症状持续存在,排除了紧张、劳累、抑郁或焦虑等精神或身体因素外,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药物或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可能,应积极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