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靓肤】手上小水泡,又痒又脱皮?原来是TA在作怪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指、手掌突然冒出密密麻麻的小水泡,像藏在皮肤下的小水珠,又痒又难受,等水泡消退后还会脱皮,很不美观。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患上了汗疱疹。一般于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剧,入冬自愈。主要表现为手掌、手指侧缘或脚底反复出现密集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或灼热感。水疱干涸后会脱皮,可能持续数周,容易反复发作。
汗疱疹,也被称为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皮肤疾病。它通常表现为手掌、足底以及手指、足趾侧缘出现深在性小水疱,水疱呈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常对称分布,一般不会自行破裂,多在数周后自然吸收干涸,随后出现脱皮现象。
很多人听到 “湿疹” 二字,会误以为它与出汗有关。其实,汗疱疹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虽然名字里有 “汗”,但它和出汗并没有直接联系。
目前普遍认为,汗疱疹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比如精神因素(长期压力过大、焦虑、紧张)、过敏体质(对金属镍、铬等过敏)、皮肤癣菌感染、手足多汗等。此外,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洗涤剂、化学溶剂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汗疱疹。
一、典型症状
前面提到,深在性小水疱是汗疱疹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些小水疱一般不融合,疱液清澈,严重时可变为浑浊。除了水疱,患者还会感受到明显的瘙痒或烧灼感,尤其是在晚上或情绪紧张时,瘙痒感可能加剧。随着病情发展,水疱干涸后会出现脱屑,严重者手掌、足底皮肤可大片剥脱,影响手部美观和日常活动。
二、发病规律
汗疱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秋季是它的高发期,这可能与季节交替时气温和湿度的变化有关 。部分患者的病情还呈现出周期性发作的特点,一次发作可持续数周,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可能复发。
一、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汗疱疹的症状,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因为很多皮肤病的症状与汗疱疹相似,比如手癣、接触性皮炎等,误诊误治可能会加重病情。
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症状以及必要的皮肤检查(如真菌镜检,以排除手癣)来明确诊断,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药物治疗
· 外用药物:在汗疱疹的水疱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它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能缓解瘙痒症状。当水疱干涸、出现脱皮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这些药膏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皮肤修复。
· 口服药物:对于病情严重、瘙痒剧烈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帮助止痒。若合并有细菌感染,还需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日常护理
· 避免刺激:减少接触肥皂、洗洁精、酒精等刺激性物质,做家务时尽量佩戴橡胶手套。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手液和护肤品,保持皮肤清洁。
· 调节情绪:精神因素与汗疱疹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知道自己对某种物质过敏,如金属镍、铬等,尽量避免接触相关物品,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 保持皮肤湿润:经常涂抹护手霜、润肤乳,保持皮肤滋润,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