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抗癌】肿瘤增大=病情恶化?免疫治疗有“障眼法”
董某,男,55岁,患有肺腺癌。于2024年4月26日采用化疗方案,化疗2周期后疾病稳定。于第3周期开始加用免疫治疗,免疫治疗1周期后患者出现咳嗽加重、咯血、右侧胸痛、四肢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等症状。后行CT检查提示右肺内病灶增大。
该案例经衡水市中医医院肿瘤一科张永智团队讨论后,考虑不排除“假性进展”。故行肺部病灶穿刺活检,看到肺腺癌伴大量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证实为假性进展,遂继续当前治疗方案。免疫治疗2周期后,病灶缩小,达到部分缓解(PR)。患者于2025年2月18日复查维持PR状态。并继续使用免疫治疗药物维持。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再出现关节肿痛,也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其实不然,免疫治疗中发现肿瘤变大,也有可能是吓你一跳的“假进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假性进展发生的机制可能是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激活了免疫细胞,使得免疫细胞大量聚集在肿瘤细胞中,肿瘤浸润物扩张导致了肿瘤增大,另外还可能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这在影像学检查中看起来就像是变大。
假性进展分为早期性和迟发性两种。根据肿瘤缩小的时间,早期性进展是指免疫治疗开始后12周内影像学评估肿瘤增长≥25%,迟发性进展则是在12周后的影像学评估中肿瘤增加≥25%。但由于这种假性进展与真性进展在影像学上很难区别,有时还会因此频繁改变治疗方案,更加不利于肿瘤的控制。
因为免疫治疗后的“假进展”呈现先长大后缩小的特点,所以疗效标准不能依照传统RECIST标准进行评估,而是在此基础上对原标准进行修改用于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如irRECIST和iRECIST标准。
为什么会发生假性进展?
出现假性进展的原因目前没有定论,但一般认为和免疫细胞大量进入肿瘤,以及抗肿瘤免疫反应引起的局部水肿有关。肿瘤细胞的坏死产物有时还会被血液、淋巴搬运到其它地方,形成新的“假病灶”。也就是说,出现假性进展的患者,可能都是那些有效启动了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患者。假性进展非但不是真正的肿瘤进展,还有可能是免疫治疗疗效较好的一个标志。
如何准确区别真假进展?
分清真假性进展是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重要保证,当影像学检查被“蒙蔽”,还可以使用这些检查:
1.病理活检:活检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也是区分真假进展的最佳手段。相关研究指出,假性进展的活组织检查显示纤维化组织有浸润性T淋巴细胞且有T细胞浸润的坏死组织,但没有活肿瘤细胞。
2.ctDNA检测:ctDNA来源于肿瘤患者体内凋亡或坏死的肿瘤细胞,血液中的ctDNA水平可用于评价肿瘤负荷、肿瘤突变负荷等。一项关于动态监测ctDNA水平鉴别真假性进展的研究结果发现:真性进展的患者的ctDNA变化谱属于恶性,而假性进展的患者ctDNA变化谱均为良性。从而说明了动态监测ctDNA有助于鉴别免疫治疗的假性进展,且检查时只需要抽取静脉血,与活检比较创伤更小。
3.动态监测IL-8:白细胞介素-8能结合其特异性受体并调控炎症反应,能正确反映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也能很好地提示免疫治疗后的假性进展,当患者病灶扩大但血清IL-8水平下降时,可能正是假性进展。
4.患者功能状态:患者的状态和主观感受也是判断假性进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发生假性进展的患者,通常在肿瘤体积增大的同时,不会伴有临床表现的恶化,甚至会有所改善。但假性进展中肿瘤体积的增大,也有可能造成一些肿瘤压迫症状的加重,需要医生综合考虑。
在新辅助治疗中,假性进展现象无疑给免疫治疗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会让一些患者错失手术机会,甚至提前终止本来有效的治疗。但在另一方面,假性进展也绝不该成为应用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障碍。假性进展本身也代表了治疗有效,如果能够准确识别或许还是预后较好的标志。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突破这一“瓶颈”,使免疫治疗真正成为更多肿瘤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