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护“心”有道】警惕“心衰”,收好7道“护心符”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8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如何警惕心衰的发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在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病情缓慢加重,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代偿机制,当发生代偿失调即出现的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血流动力学机制是肺淤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则是体循环静脉淤血和水钠潴留。常发生左心衰竭后,右心也相继发生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全心衰竭,而出现右心衰竭后,左心衰竭症状可有所减轻。




1.心衰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Work completion



01 心血管疾病患者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患者。
>>>>

医生提醒:

冠心病是心衰最常见的病因,高血压是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患有冠心病或者高血压,平时应该多测量血压,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多注意心脏保健。


02 非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


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甲亢、糖尿病患者。
>>>>

医生提醒:

对于糖尿病、肥胖人群,平时多注意清淡饮食,控制体重,少吃多餐,因为饱餐也有可能引起心衰。





2. 心衰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1)感染

呼吸道感染会增加患者呼吸障碍,使肺动脉压力明显上升,导致心脏功能长期处在缺氧状态,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诱因。经常有一些慢性心衰的患者在气温骤降时出现心衰急性发作。其次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其发病隐匿,容易漏诊。

(2)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诱发心衰的最重要的因素。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也可诱发心力衰竭。

(3)血容量增

钠盐摄入过多,静脉输液过多、过快。

(4)劳累、情绪激动

 劳动强度过大或情绪波动时,不仅会增加心脏对氧气的需求量,还会加重心脏负荷,长期以往容易造成病情恶化。

(5)原有心脏疾病的加重

如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风心病活动期、合并甲亢或贫血。

(6)治疗不当

  患者依从性差,自行停用利尿剂或降压药等。



3. 日常生活中,心衰患者如何做好的自我管理呢?


1

遵医嘱服药

切忌自行停药或改药,有些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某某普利或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生物学效应需在持续用药2-3个月后逐渐产生,因此尽管症状改善也要坚持服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或停用药物,以免疾病反复或加重。另外,为避免老年人漏服或重复服药,可用列表、药盒等辅助提醒方式来帮助患者每日准时按医嘱服药。

2

适量运动

心衰患者做到规律服药的同时,别忘记规律的有氧运动同样可以改善症状,但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务必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高强度、长时间以及过于频繁的运动。

3

限水限盐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个池子,那么有进有出才能形成循环。因此心衰患者在饮水问题上不要走极端,口渴时当然应该喝水,但每天液体摄入量要有所限制,一般推荐小于2L,这里的液体不仅是指饮用的水,还包括饭菜等食物中的水分。另外,很多心衰患者做饭完全不敢加盐,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事实上除了心衰急性发作时需短暂限制钠盐摄入(<2 g/d,可使用限盐勺等帮助准确计算),其余时间一般不需要严格限制食盐。

4

体重管理

比起每天辛苦地记录饮水量,称称体重就显得简单易行。患者应养成习惯,每天早晨排便及洗漱之后、进食早饭之前,可以测量并记录当日体重,如体重3天内突然增加2kg以上,可能需要自行增加利尿药物剂量,或及时找医生调整用药。

5

避免感染

心衰患者要避免感冒、呼吸道感染及其它各种感染,这些是心衰加重的第一诱因。保持室内温度湿度合宜,保持通风;注意季节交替,注意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注意佩戴口罩,防止感染。

6

每日监测

心衰患者家中需常备电子血压计,每日记录心率和血压;及时发现身体某些“不好”的变化,如腿肿加重、呼吸困难、容易疲倦、经常咳嗽、食欲不振或恶心、心慌等,如以上症状出现或加重,需要立即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7

特殊人群

起搏器植入(CRT-D/ICD)患者需遵医嘱及时复诊,若有电击、机器出现报警、症状明显加重等情况则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