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刘先生,便秘三年,一直没在意。差点因为自己的疏忽,让肠癌有了可乘之机。幸好通过体检及时在肿瘤恶变前,发现了“肠息肉”线索。最终医院结果显示:陈先生的肠道里有好几个“息肉”,有一颗还比较大,已经有1.2厘米,病理结果显示是“管状绒毛状腺瘤”。这种腺瘤在临床上属于“容易癌变”的良性肿瘤,如果不及时发现处理,很可能发展成癌。
我们的体检报告上,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几个词之一,可能就是“息肉”。胃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光是看到名字,就让人心里犯嘀咕:“这玩意儿严重吗?”“需要切掉吗?”“会不会变成癌?”今天,我们就和肿瘤一科刘翠大夫一起来聊聊各种息肉。简单来说,息肉就是长在黏膜表面的小疙瘩,就像皮肤上的小痣一样,但它长在身体的内部,比如胃、肠道、胆囊、子宫、鼻腔等部位。从医学上看,息肉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组织异常增生的结果。它可能是炎症引起的,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大多数息肉都是良性的,不需要立即处理。不过由于息肉是向外生长的,因此有可能堵塞管腔造成症状,并且部分息肉存在变为恶性的可能,因此我们需要辨别哪些息肉可以继续观察,哪些息肉需要及时处理。不同部位的息肉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一样,这里我们就分别讲一讲不同部位息肉的特点及注意事项。一般来说,息肉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也很隐蔽,不会轻易暴露自己。最易暴露的是声带息肉,它小如芝麻或绿豆大小时就让人声音嘶哑,而被及早查出。鼻腔的息肉长到豌豆大小时才会出现鼻塞、鼻衄等症状而被医生看到。小儿的直肠息肉,因为易出血而从肛门脱出而露出“马脚”。胃体上的息肉却可以长得很大而患者毫无感觉。最阴险的是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只不过我的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发现血便就会去看医生,这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经不轻了。肠息肉通常是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一个“肉疙瘩”,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很多时候它们只会平静地待在肠道里,不会作妖成癌。但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久坐)等,可能刺激肠息肉突变,不断疯长成为癌症。肠息肉发展为肠癌的过程通常要经历“息肉→腺瘤→肠癌”三部曲。进展为腺瘤性息肉时,就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约90%的大肠癌最终都是由它发展而来。患病10年或以上不干预,癌变率100%。对于肠息肉,一般认为2cm是一条“分界线”,2cm以上的肠息肉癌变风险会明显增加,不论大小、形态都建议尽早切除。肠息肉患者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多数患者是出现其他并发症或在肠镜检查、手术中才被发现。建议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进行肠镜检查。若结果正常,可以过5年后再检查。胃息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这两种息肉占胃息肉的约90%。对于直径<1cm,特别是多发性小息肉,可以做好随访工作,暂不治疗。直径>2cm,或是已经发生出血、隐痛、黑便的情况,建议切除。50岁以上的人群属于胃部息肉以及胃癌高发人群,建议做大便潜血和胃镜检查。即使息肉切除后,每1~2年也要做复查胃镜。总体上看,真正由鼻息肉癌变成恶性鼻肿瘤的风险比较低。从病理角度来说,鼻息肉的本质是炎症性病变,不存在癌变的基础。但是如果鼻息肉很大,可能引发头昏、耳鸣、记忆力下降,甚至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大大影响生活质量。大部分轻度的鼻息肉患者可尝试药物治疗,比如淡盐水冲洗鼻腔,若药物无效,再考虑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手术。但鼻息肉治疗后复发率高,它是炎症性病变,即使手术切除,如果病因不根除,还是可能复发。胆囊息肉没有症状,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通常是良性的,每年复查超声观察变化即可。不过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应考虑就诊:1.考虑恶变:息肉直径大于1cm,单发,宽基底,富血供,进行性增大,肿瘤标志物升高等情况。
2.有明显症状:右上腹胀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3.合并其他胆囊疾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等其他需要胆囊切除的疾病。
声音嘶哑是声带息肉最为直接的表现,息肉的大小决定了声嘶的轻重程度,轻者仅有轻微声音改变,重者嘶哑明显甚至发声困难声带息肉癌变的风险很低,它属于良性增生性病变,和所谓的癌症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与鼻息肉一样,声带息肉首先建议通过药物控制而非手术。一般情况下,只要好好休息,不要过度用嗓和大喊大叫,小的声带息肉通常会再2-3个月内慢慢消失。如果静养和用药后声带息肉仍无明显好转才建议手术。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约有25%的女性会患此病,绝大多数是良性病变,极少数有恶变风险。对于无症状、无恶变高危因素、息肉直径<1cm的绝经前患者,可3~6个月后超声复检1次,若病情稳定,则可每年随诊1次,部分息肉可能在随访过程中自然消退。如果是子宫内膜息肉导致了月经改变、不孕、流产以及恶性病变未排除等情况,则建议及时行手术治疗。
息肉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癌变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只有少数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发展为癌症对于高风险息肉要尽早切除而低风险息肉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定期观察避免不必要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