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疼痛不痛】身体“小太阳”不足?中医教你“补阳”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2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日益受到重视。影响健康的因素众多,机体阳气是否充足尤为关键。《黄帝内经》云:“阴成形,阳化气”,阳气亏虚则百病易生。如同万物生长依赖太阳,人体内也有一股类似太阳的能量,称为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明确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意指人体阳气如同天上的太阳,一旦失常便会折损寿命、健康不显。长寿之人往往阳气充沛,因为阳气是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基础。许多老人在自然界阳气最弱的冬至前后离世,正是因其自身阳气衰弱,难以抵御此时阴寒之气。现代人普遍存在阳气不足问题,环境、工作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阳气衰减,催生大量亚健康状态,诸多疾病皆与阳虚密切相关。


阳气对于人体来说至关重要,它是我们身体健康和生命运动的基础。很多老人的离世时间是在自然界阳气最少的冬至节气,这是因为冬至前后这一段时间阴气最盛阳气最弱,很多老人因自身阳气已衰弱而挨不过冬至前后漫长的寒冷气候。
许多现代人都有阳气不足的问题。由于环境、工作、生活方式的影响,造成了阳气的衰减,出现了大量的亚健康人群,很多疾病都与阳虚息息相关。

阳虚表现



1.手脚冰凉:阳虚则外寒。阳虚之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手脚冰凉,尤其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长时间都捂不热,这是因为四肢末端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血液循环差。阳虚得越厉害,手脚的温度就越低,症状严重的人,肘膝关节以下都是凉的。
2.怕冷怕风:所谓阳气卫外而为固也,若阳虚化生的热量不够、人体抵御外寒的能力也差。这种怕风怕冷的现象并不是因为气候寒冷暂时出现的,而是长期的现象,这种人穿的衣服总比别人多,耐热不耐寒,常年体温偏低。头怕风吹、后背怕凉,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发烧达37度多就很难受。
3.频繁感冒咳嗽:阳气有固表的作用,阳虚之人体表的保护屏障比正常人要弱,在同样的环境下比别人更容易反复得感冒、咳嗽、鼻炎、支气管炎这样的肺系表证,而且痊愈得很慢。疾病症状是正气外邪争斗的表现,阳气充足则战况激烈,阳气不足虽战况缓和,但邪气反而会直接入侵身体深处,缠绵反复。

4.脾胃寒凉易腹泻:有些人一旦着凉或吃寒凉食物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时大便也常不成型。这是阳虚之脾阳不足引起的。脾是人体后天之本,如果脾阳不足,运化能力差,脾胃之气不能持续地供养五脏,最后阳气就会越来越虚弱。

5.夜尿多睡眠差:有的人晚上没喝多少水,但还是要起夜,甚至一晚上起来好多次,导致第二天早上起来人昏昏沉沉的,整天没精神。这是肾阳虚的典型表现。身体里的水不能被肾阳运化蒸腾,直接排出去了,喝点水就跑厕所,小便清长。


勿伤阳气



守护好自身的阳气,首先不做损伤阳气、耗散阳气的事情。

勿吃生冷寒凉食物:包括冷饮、凉茶等。再者,每天大量喝水,殊不知水为阴寒,若机体阳虚,则无法蒸腾运化水液,大量喝水反倒形成水饮痰湿等病理产物堆积在组织间隙,加重阳虚。

勿过多食用水果:尤其是反季水果。大多数水果属性偏寒凉。饮食健康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吃应季的食物。

勿过度节食减肥: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过度节食减肥,容易引起脾胃中气不足,进而影响人体阳气的化生。

勿滥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类中药:这类药物都属于苦寒性质,只适合阳证、实证、热证的体质,中医治病更注重三分治七分养,滥用苦寒容易攻伐阳气,致阳气不足,体质会逐渐变得虚弱。

勿熬夜:很多人超过晚上11点才睡觉,该休养的时候却还在耗散精气,阳气会逐渐虚损。高质量的睡眠是补充阳气的重要方式。中医认为夜间正常睡眠为阳入于阴,若长期失眠易醒,多半为阳不入阴

勿过早裸露脚踝:冬天还没过去就早早露膝盖穿短裙,露脚踝,露肚脐,露腰背,追求美丽冻人,却不知元阳的亏损正在悄悄发生。

勿长期处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中:有人的工作、生活,受限于环境条件,长期不见阳光,应注重做好自身保暖。

勿久坐不动:现代人长期坐在办公室,缺乏锻炼,不见阳光,极易造成体内阳气不足。现代医学理解为血液循环变差,中医解释为气滞血瘀。

勿长期大量出汗:很多人白天忙于工作,只能晚上去锻炼,跑步健身大汗淋漓,认为这样就能弥补白天运动的不足,但根据子午流注理论,戌时 (19点至21)为心包经当令,此时阴气渐盛、阳气将尽,如果再做剧烈运动,就是耗尽身体最后的一份阳气。况且太晚锻炼,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不利于睡眠,即上文提到的阳不入阴

勿违背自然寒热规律:夏季正常来说应当多出汗,很多人长期吹空调冷风,尤其从室外到室内,皮肤毛孔正张开出汗的时候猛一受冷,或者汗出时洗冷水澡,很容易将外邪郁闭在体内而生病。




补养阳气



上午适度晒太阳,尤其是后背。身体诸多阳经行走于后背。晚上热水泡脚。寒从脚底生,用热水泡脚,既祛除全身的寒气,又解乏,使全身舒缓放松,有利于睡眠。动则生阳。定期做各种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八段锦、易筋经、健身操等。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在夏季每天晨起饮用一杯生姜红糖水,有助于阳气升发。时常艾灸腹部的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等穴位,腰背部督脉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