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养生丨中医教你“祛湿护脾”好度夏
ain in Ear
芒种时节
2025/06/ 05
Grain in Ear
芒种时节
《黄帝内经》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三月为“蕃秀”之季,阳气最盛,万物茂盛生长。而芒种,正是这“阳极生长”的重要节气之一。
今年6月5日为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指有芒之麦类开始成熟,“种”指稻谷等谷物开始播种。所谓“芒种忙,忙着种”,是一年农耕中最繁忙的阶段。此时雨水频频、天气闷热、湿气沉重,人也总是带着一点躁意,需要顺时而养,以护心神。
养生重点
祛湿清热,避免伤脾伤神
芒 / 种 / 时 / 节
天地湿热交蒸,人体最易“中招”。中医认为,芒种时节,天地阳气旺盛,而湿气也开始升腾。此时暑热未至极,湿气却渐渐主气,形成了“湿热交蒸”的环境。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湿气通于脾。”湿邪为阴邪,最易困脾,脾虚则百病生。加上夏季心火渐旺,湿热相合,不仅易困脾胃,也易扰心神、内生虚火。芒种节气最容易出现以下四种“芒种湿热”的身体反应:
1. 湿困脾阳: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稀黏;
2. 心火上扰: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
3. 湿热上攻:皮肤出油、长痘、舌苔黄腻;
4. 情绪波动:多思、焦虑、坐立不安。
当湿气积聚体内、排不出去,就容易化热;湿热结合,成为“湿热毒邪”,从脾胃一路影响到皮肤、心神、肝胆,百病由此生。中医临床常见以下症状:
• 女士月经紊乱、白带增多;
• 男士口苦口干、睡眠烦躁;
• 老人夜间小便频、四肢沉重;
• 孩子食积、长痱子、情绪反复。
所以,芒种养生的重中之重:祛湿为本,清热为标,扶阳调神为根。
4宜2忌
顺节调养身心舒
芒 / 种 / 时 / 节
1
饮食宜清淡,健脾祛湿
芒种饮食讲究“健脾祛湿,清心降火”。
推荐食材搭配:
• 健脾祛湿:薏米、赤小豆、山药、扁豆、芡实;
• 清热养心:莲子、百合、绿豆、小麦;
• 利水渗湿:冬瓜、苦瓜、空心菜、黄瓜。
每日推荐食疗:
• 早:薏米赤小豆粥,健脾排湿;
• 午:冬瓜绿豆汤,利水清热;
• 晚:百合莲子小米粥,养心安神助眠。
忌:生冷寒凉、甜腻油炸。冰镇饮料虽爽,一杯下肚脾胃立马中寒。
2
茶饮宜温润,利湿降火
湿气重的人,就怕喝错水。所有茶饮以温饮为宜,避免寒凉伤脾。
推荐茶饮三宝:
• 陈皮荷叶茶:化湿降脂,适合饭后饮;
• 茯苓薏米水:健脾利湿,适合晨起一杯;
• 金银花薄荷茶:清热解毒,适合燥热上火者。
3
起居宜早卧早起,午休养心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养心顺阳,避免伤神。芒种之后,日出早、日落晚,人体应顺应自然节律作息:
• 早睡早起,利于阳气升发;
• 中午午休15-30分钟,有助于心阴复养;
• 避免熬夜、用脑过度,以防心火更旺。
4
运动宜缓和微汗,动中化湿
“湿”怕静,动则生阳。芒种养生强调“小汗宜、暴汗忌”,运动宜缓和、节奏稳定,避免高强度暴汗运动,以防“汗多伤阳”。
推荐运动:
• 清晨快走、八段锦、太极、瑜伽伸展;
• 傍晚轻跑步、拍打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5
顺时而调,平衡阴阳
医世家
生根化湿
生根化湿采用中国古老疗法温灸,根据功效差异匹配草本,采用38味核心草本和9味核心配方所构成,针对不同体质人群选择不同药柱,湿寒之躯喜温,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令草本之力直达病灶。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脉、驱寒除湿、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方式,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医世家
三焦脐疗
脐疗系统性分为上、中、下焦精准调理,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生殖器官等。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医世家以独家中药配方、药液、药膜由毛孔入其腠理,按摩手法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经皮肤吸收贯穿全身,直达病所而起治疗作用。对打针怕痛、吃药怕苦、服药易吐患者更为适宜。
调理新冠后呼吸系统问题,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嗽,上呼吸道不适、精神紧张、烦躁乏力等。
调理胃痛、胃胀气、反胃、呕吐、泄泻等症状,调理该穴位能健脾胃、理肠止泻。调理胃肠道消化系统疾病,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
调理月经不调,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经期量过多或过少、滑胎、不孕、宫颈等症生殖系统疾病。
Grain / in Ear
《黄帝内经》有言:“天人相应,顺则生,逆则病。”,芒种养生,不在“补”,而在“调”,顺应天时,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