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肾”探】冬病夏治“肾”贴士,再给肾脏加把“火”
《黄帝内经》有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是借夏季旺盛的阳气,通过外用药物刺激穴位,将阳气引入体内,驱散潜藏于脏腑的寒湿之邪。
肾脏作为“先天之本”,阳气不足可能会出现水肿、乏力、畏寒等症状,中医理论认为,这类“阳虚寒凝”的病症恰与季节节律密切相关。冬季寒气主令,阳气敛藏于内,肾脏阳气易被寒湿遏制而症状加重。夏季则阳气外发,人体毛孔开泄,恰是借助自然阳热之气温通经络的黄金时机。因此,利用三伏天这一全年阳气最盛的阶段调理肾脏阳虚,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调治效果。
三伏贴的作用
三伏贴,多以附子、肉桂、干姜等温热药材为主方,搭配补肾要穴(如肾俞、命门、关元等),药物透过皮肤吸收后,一方面温补肾阳、畅通气血,另一方面刺激穴位激发肾脏自我调节功能。此外,现代研究表明,中药贴敷可帮助改善肾脏微循环,调节免疫,尤其适用于虚寒型肾病患者。
“阳气充值”时刻表!错过等一年!
伏前加强:07月10日-07月19日(10天)
初伏驱寒:07月20日-07月29日(10天)
中伏清养:07月30日-08月08日(10天)
末伏化瘀:08月09日-08月18日(10天)
伏后固本:08月19日-08月28日(10天)
适合贴敷的肾病类型
1.各类原发性肾病,如慢性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
2.各类继发性肾病,如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
3.各类原因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如急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肾囊肿等。
4.以及以脾肾亏虚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经常出现手足冰凉、乏力体虚、腰酸腿软、畏寒怕冷、面色晄白、痛经等。
贴敷时间注意事项
单次时长:成人每次贴敷2-4小时,具体时长需根据皮肤耐受程度调整,避免灼伤。
最佳时段:建议选择上午9:00-11:00(脾经当令)或下午17:00-19:00(肾经当令)。
灵活调整:若错过某一伏的固定时段,可在当伏3日内补贴,仍能达到较好效果。
贴敷后常见反应处理
正常反应:贴敷处轻微发红、发热,属药物起效表现,可用清水轻擦。
异常反应:若出现水疱、剧烈瘙痒,需立即揭除药膏,用碘伏消毒,避免抓挠。严重者需到肾病科门诊处理。
禁忌人群
1.急性发作期肾病患者(如血尿、严重水肿)。
2.对贴敷药物过敏者(出现皮疹、水疱需立即停用)。
3.孕妇、哺乳期女性及2岁以下儿童。
4.发热、感染性疾病患者。
5.严重皮肤病患者(如湿疹、银屑病急性期)。
答疑:关于肾病三伏贴的3个常见问题
1.问:贴敷期间能正常服用肾病药物吗?
答:无需停药,三伏贴为辅助调理手段,需与西药规范治疗结合(我院肾病科可提供中西医联合方案)。
2.问:男性肾虚、女性宫寒可以贴吗?
答:肾虚属于肾脏阳气不足,男女均可贴敷。女性宫寒多与肾阳虚相关,可同时调理妇科穴位(如三阴交)。
3.问:错过初伏,中伏开始贴还有效果吗?
答:三伏天阳气持续旺盛,虽初伏为最佳时机,中伏、末伏贴敷仍可起效,建议连续贴3年以上巩固疗效。
快快转发给身边需要的人吧
错过这次可要再等1年哦
冬病夏治正当时
千万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