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视频】张永智:“小针眼”竟能灭活肿瘤?
案例
患者老年男性,因间断咳嗽咳痰伴胸闷喘憋1个月入院,入院后诊断为右肺占位、影像学检查:胸部CT见右肺上叶近心包处约5*4cm大小肿物,边缘不规则,行支气管镜检查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右肺鳞癌。这是一例高龄、合并基础疾病、且拒绝或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及根治性放化疗的右肺中央型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位置特殊,紧邻心脏大血管考虑到患者及家属积极的治疗需求,经过充分沟通后,我院肿瘤一科张永智团队在充分评估风险及知情同意后,为患者进行了CT引导局麻下经皮穿刺肺转移瘤微波消融的微创介入手术。因病灶不规则,紧邻心脏下有血管环绕,拟定两个针道消融,第一针消融病灶外缘1/3处,第二针沿心脏切线方向进针内缘1/3处,消融针离心脏1.7cm,消融病灶后完全渗出,患者无气胸等并发症。整个手术过程患者感觉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顺利,短期内影像学评估显示肿瘤消融满意。术后2月复查,消融后病灶范围明显减小,吸收良好。
1.什么是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是微创介入科医生在影像引导下(通常CT引导)通过经皮穿刺将微波针刺入肿瘤内,通过微波针头的辐射器将高频电磁波(2450MHz)的能量转换成热能,作用于肿瘤组织,通过内源性加热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微波消融治疗的优点
微创性:仅需细针穿刺,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
高效热效应:升温速度快、温度高,消融时间相对较短。
消融范围大且可控:单次消融可产生较大范围的凝固坏死区,形状相对规则,且可通过调整功率、时间、天线数量精确控制。
受热沉降效应影响小:相比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受邻近大血管内血流“热沉降”效应的影响较小,在富血供肿瘤或邻近大血管区域仍能获得较理想的消融效果。
可重复性强:对同一病灶可进行多次补充消融,或治疗新发病灶、复发灶。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因心肺功能差、高龄、合并症多等无法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
可联合治疗:可与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提高综合疗效。
保护肺功能: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组织,对肺功能影响小。
3.微波消融治疗的适应症(针对肺癌)
早期原发性肺癌:不能耐受或拒绝外科手术的IA期(部分I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重要替代治疗选择。
局部控制:寡转移瘤(原发灶控制良好,转移灶数目有限,通常≤3-5个)的局部治疗。
局部复发: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病灶的挽救性治疗。
姑息减瘤:减轻晚期肺癌患者的局部症状(如疼痛、咯血、阻塞性肺炎)。
特殊部位肿瘤:位于中央型、靠近肺门大血管、心脏、纵隔等重要结构的肿瘤,当其他局部治疗手段(手术、放疗)风险过高或无法实施时,微波消融可作为重要的治疗选择。但需由经验丰富的团队谨慎评估和操作。
多原发肺癌:治疗多发的原发性肺癌病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不但要提高治愈率,还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微创介入治疗开始成为肿瘤医学界的热点,肿瘤一科开展的微波消融术技术,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为辖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