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镜重生】从“谈癌色变”到“与癌共生”
癌症曾被视作不可战胜的“魔鬼”,然而现代医学的发展,正在重塑我们与癌症的关系。此刻,让我们通过三位真实患者的经历,一同见证从“谈癌色变”到“与癌共生”的生命韧性与医学进步之旅。
生命故事的见证:三位“抗癌老兵”的共生之路
(一)前列腺癌老兵:23年的拉锯战
患者:82岁男性。
病程: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选择了姑息手术+放疗+中药扶正。
“共生”轨迹:
(1)前9年:病情稳定(PSA指标正常)。
(2)随后十几年:病情虽有波动,但依靠不断问世的新药(如恩扎卢胺)和免疫治疗(特瑞普利单抗)得到阶段性控制。
(3)中西结合:在化疗不再适用时,中药“西黄丸”提供了支持治疗。
结局: 最终因尿路梗阻、肾衰导致全身衰竭离世,与癌“共生”23年。
(二)肾癌斗士:十年共生,回归生活
患者:35岁男性(确诊时)。
病程:2015年肾癌根治术后,使用白介素半年后复发,出现巨大腹壁转移灶。
“共生” 轨迹:
(1)精准治疗的胜利:先后应用靶向药多吉美、阿西替尼,并联合免疫治疗帕博利珠单抗。
(2)惊人效果:转移瘤显著缩小甚至影像学“阴性”!
现状:已停药3年,精神状态佳,营养良好,正常工作(企业负责人)。积极管理药物副作用(如血糖),定期监测,生活如常。与癌共生10年并仍在继续。
(三)膀胱癌守护者:40年捍卫“原装”器官
患者:46岁男性(确诊时)。
病程:46岁行首次膀胱部分切除,此后40年间未再开大刀。
“共生”轨迹:
(1)微创技术的演进:经历38次经尿道肿瘤切除术(电切→等离子→激光),伴随技术进步。
(2)规范灌注:坚持多种化疗药(如吉西他滨)或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
(3)医患同心:对医生高度信任与密切配合是关键。
结局:成功保留膀胱,维持正常生活质量,直至86岁因其他疾病去世,与癌共生40年。
三位患者覆盖了泌尿系统三大常见癌种(肾、前列腺、膀胱癌)。他们的故事共同印证:个体化、精准化、多学科协作的治疗理念,结合不断进步的医疗技术和患者积极的心态与配合,让“与癌共生”“带瘤长生存”成为可能。
认知的变迁:从“魔鬼”到“共生者”
癌的过去(上世纪80年代前):恐惧与绝望
1.“癌”=死亡宣判,“谈癌色变”。
2.治疗手段匮乏,预后极差。
3.追求“根治”,常行扩大根治术,但创伤大、并发症多,最终受益存疑。
4.缺乏“共生”概念,认为癌症与生命无法共存。
癌的现在:生命与癌的“新平衡”
1.科技进步驱动: 分子医学、基因工程揭示病因,推动精准治疗。
2.治疗手段革新:
(1)手术:微创化、机器人化(减少创伤,保留功能)。
(2)药物:靶向药、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等)个性化涌现,效果显著。
(3)综合方案:新辅助治疗、介入、腔镜技术广泛应用。
3.理念升级:
(1)“共生”成为现实:带瘤高质量生存患者增多,癌症恐慌降低。
(2)整合医学是关键:多学科诊疗(MDT)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全方位支持患者。
(3)中西医结合深化:在传统“手术+放化疗”基础上,融合更多有效手段,“疗效相加,副作用相减” 被实践证实。
癌的未来:癌症“长寿”不是梦
五大常见癌症5年生存率数据,甲状腺癌:98%(早期接近100%);乳腺癌:83%(激素受体阳性型达90%);结直肠癌:65%(1期可达95%);肺癌:25%(EGFR突变靶向治疗可达40%);肝癌:15%(早期消融治疗可达60%)。5年生存率是对癌症治疗效果公认的评价标准,上述结果充分证明了现阶段我国对常见癌症的治疗效果,也表明医学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科学生产力发展相一致。
科技创造未来,创新引领时代。随着人们对健康体检意识的重视,早期癌被不断发现,为根治提供保障;随着对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侵袭等细胞病理学的认识不断加深,更有利从分子水平控制灭活癌细胞;随着科技发展对癌认识方法方式的多角度、多维度,点、线、面相结合更有利全面了解癌的生物习性,从而有利制定关键环节的控制;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医学设备、工程与技术不断提高,为精准治疗提供保障;随着中医中药的现代研究不断深入,会有更多的中医中药良法用于癌症患者凸显重要作用。
总之,随着医学科学对肿瘤认识、研究不断升华,为更好的控制、灭活、绞杀肿瘤提供更有效的途径,控制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脏器功能,维护机体正常的整体运行,从而有利发挥机体最大代偿功能,维持机体主动抗击、监视、杀灭肿瘤的自然防御作用,实现高寿、长寿不是梦。“与癌共生”,不仅是医学的目标,更是无数患者正在书写的生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