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使者】肩痛,可能心脏在“求救”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如同水管结垢堵塞,脂肪和胆固醇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阻碍血液流动;严重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其核心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管痉挛,造成心脏缺血缺氧。
冠心病的常见症状
冠心病症状多样,需警惕以下表现:
◆胸痛:
典型为胸部压榨性疼痛或闷痛,持续3-5分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无名指或小指;常由劳累、情绪激动、寒冷或饱餐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心悸与呼吸困难:
心跳加速、心慌感明显,活动时气短加重;严重时无法平卧,需坐起呼吸。
◆其他非典型症状:
突发晕厥或一过性意识丧失,提示血管近端堵塞风险。
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或上腹痛,易误诊为胃肠炎,尤其下壁心肌缺血者。
夜间睡眠惊醒伴胸闷,或脉搏异常(过快/过缓)。
这些症状若频繁出现或超30分钟不缓解,可能预示急性心梗,需紧急就医。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多种因素叠加增加发病风险,可分为不可控与可控两类:
不可控因素:
◆年龄与性别:40岁以上男性风险显著上升;女性绝经后发病率激增。
◆遗传:家族病史使风险倍增。
可控因素:
◆疾病相关:高血压(风险增3-4倍)、糖尿病(男性风险翻倍,女性增4倍)、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直接关联)。
◆生活方式:吸烟(发病率提高2-6倍)、肥胖(尤其腹部肥胖)、高盐高脂饮食、精神压力过大。
控制这些因素可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如何预防冠心病?
预防需多管齐下,聚焦生活习惯调整:
◆健康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及鱼类;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和高胆固醇食物。
严格控盐(每日≤6克),避免高糖饮食以防血脂异常。
◆规律运动: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力量训练;避免超负荷活动。
◆戒烟限酒:
戒烟可大幅降低风险;男性每日饮酒≤2单位,女性≤1单位。
◆体重与疾病管理:
维持BMI 18.5–23.9,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
心理调节:避免长期紧张焦虑,减少情绪波动诱发风险。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患者需终身管理,强调以下要点:
◆严格用药:
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硝酸酯类等,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脂。
◆生活调整:
饮食清淡、少食多餐,忌冷饮油腻;戒烟限酒。
作息规律,避免过劳;稳定期可适度运动(如散步),但忌剧烈活动。
◆监测与应急:
日常记录心率、血压及体重变化;突发胸痛时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就医。
情绪管理是关键,避免激动或焦虑以防血压骤升。
冠心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了解其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积极治疗,我们完全可以降低发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注心脏健康,远离冠心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