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衡水市中医医院>>健康科普 >> 健康保健

【“童”心协力】暑期中医助力,“小胖墩”瘦出健康美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胖嘟嘟”“软乎乎”用来形容胖娃娃再形象不过了。但这可爱的“婴儿肥”如果持续存在,小朋友很容易进入到肥胖症的队伍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家长补偿式育儿观念,导致我国儿童肥胖症呈现低龄化的特点。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在中国儿童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可能达31.8%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大后就能自己瘦下来,并没有认识到肥胖带来的隐患与危害。



肥胖的危害知多少



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生长发育的异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如果持续至成人,更会增加成人慢性病、代谢病的风险。
1.身体多系统损害 
消化-内分泌系统:肥胖儿童极易出现脂肪肝,糖代谢紊乱,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呼吸系统:肥胖儿童哮喘发病率更高,引发气道狭窄,夜间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缺氧、白天嗜睡,长期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心血管系统:肥胖导致儿童体内脂肪堆积,增加动脉的外周阻力,心脏负荷增加,可能提前引发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骨骼与关节:体重过载易引发骨骼变形(如膝外翻)、扁平足,增加关节炎风险,影响运动能力。

2.影响发育:肥胖使儿童体内激素水平出现异常,内分泌紊乱,严重影响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可能出现性早熟,女孩月经初潮提前,也可能加速骨龄增长,最终身高可能低于遗传潜力。

3.心理与社交问题:肥胖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自卑、孤僻、抑郁、社交回避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儿童健康心理的发展。

4.长期慢性病肥胖儿童在成年后更容易患各种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甚至与某些癌症强相关,总体生活质量较低。




中医对肥胖的人少



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多从“痰湿”论治肥胖,病位以脾胃为核心,同时与肝、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先天禀赋、嗜食肥甘、疏于劳作、情志内伤等因素,均可导致水湿内停、痰湿积聚,形成肥胖。

中医内外治相结合,助力“小胖墩”“瘦”出健康美。

1.中药内服,个性化调理:根据儿童体质辨识(如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定制针对性方案,实现“一人一方、一人一管理”,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中药不仅可调节身体机能,且能避免西药减肥药的副作用,如胃肠不适,肝肾损伤、内分泌紊乱等。

2.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整阴阳平衡,改善脾虚、痰湿、肝郁等体质问题,从根源上解决肥胖诱因。

3.耳穴压豆:刺激相应穴位,使机体气血畅达,痰湿清利,使脾胃之气通调,宣降浊气,起到调节内分泌、抑制食欲,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4.拔罐或艾灸通过拔罐或艾灸,刺激局部经络和穴位,增强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有效疏通经络,排除湿气,减少水肿和脂肪堆积,达到局部减肥和塑性的目的。

图片

儿童减重



儿童减重过程中,家长需要和医生携手,帮助孩子科学管理体重。

1.饮食管理均衡膳食,控制零食,增加全谷物、蔬菜、优质蛋白(鱼、豆类),减少精制糖和油炸食品。规律进餐,固定三餐时间,避免随意进食。肥胖儿童每日热量摄入需比正常减少20%。遵循“药食同源”理念,推荐山药薏米粥、荷叶茯苓粥等健脾利湿药膳。

2.运动辅助:学龄儿童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跳绳、游泳、跑步等),学龄前儿童需至少2小时活动。

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因睡眠不足影响激素水平,增强食欲。

4.心理支持避免因肥胖批评孩子,避免过度施压,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改善情绪性进食问题。

儿童体重管理不仅是家庭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健康使命。家长应与医生携手,及早关注孩子的体重变化,科学干预,避免长期健康风险。通过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和中医调理,助力“小胖墩”“瘦”出健康美,用中医智慧守护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