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不痛】偏头痛,怎样“偏”不疼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患。症状特点是一侧或两侧搏动性的剧烈疼痛,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好发于青春期、女性患者多发。
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60%有家族遗传史。
2.内分泌和代谢因素:激素水平的降低、月经期、更年期多发。
3.环境、精神因素:天气气压的变化、精神工作的压力都可诱发。
典型症状
1.前驱期:情绪变化、食欲改变、颈部僵硬、反复哈欠等。持续几个小时或一两天。
2.先兆期:视觉先兆(视物模糊、闪光 等);感觉、神经先兆(麻木、耳鸣等),持续1个小时。
3.头痛期: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持续4—72小时。4.恢复期:困顿、头晕、乏力等,持续24小时。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分为发作期急性治疗和缓解期预防性治疗。急性期:轻度偏头痛患者可用非甾体抗炎药,但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不建议长期服用。中重度及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患者需用特异性药物如曲普坦类,代表药物有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其口服作用快速,头痛消失与维持疗效在曲普坦类药物中较为显著。预防性治疗:目的是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减少失能、增加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疗效,目前A级推荐为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抗癫痫药,患者可遵医嘱服用。
2.非药物治疗: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遵医嘱服药,可帮助患者预防和减少偏头痛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