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面对面丨李萍:天冷护心脑,务必做好6件事!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凉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是一场不小的考验。低温刺激会让血管收缩、血压波动,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增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01
注意保暖,护住关键部位
受凉是诱发血压升高和心脏不适的“导火索”。外出时一定要注意穿戴,避免受凉,重点护住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头部受凉会使血管收缩加剧,颈部保暖能避免颈动脉受刺激,手脚暖和可减少全身血管的收缩反应。室内温度建议保持在18-22℃,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37-40℃为宜),避免温差过大导致血管突然舒张收缩。
02
监测血压,稳住“生命线”
高血压患者在秋冬季节要比平时更频繁地监测血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记录血压变化。如果发现血压波动明显(比如收缩压持续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或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别擅自调整药量,应及时就医,让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冠心病患者也要留意自身症状,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哪怕症状轻微,也需尽快就诊。
03
饮食清淡,拒绝“重口味”
秋冬季节,人们偏爱辛辣、高盐、高脂的食物,但这类饮食对心脑血管极为不利。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少吃腌制品、酱菜等。冠心病患者则要减少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如鱼类、瘦肉、豆制品)。同时,适量多喝水,避免血液黏稠度增加。
04
适度运动,别让身体“僵住”
天气变凉时很多人懒得动,但长期不运动反而会让血管弹性下降。患者可选择在阳光充足、气温较高的时段(如上午10点后)进行轻度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慢走等,每次30分钟左右,以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宜。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清晨锻炼,清晨气温低、血压易波动,容易引发意外。
05
规律作息,稳住情绪
熬夜、情绪激动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催化剂”。冬季要保证充足睡眠,尽量早睡晚起,避免熬夜。遇到事情保持平和心态,少生气、少焦虑,情绪波动过大会导致血压骤升,加重心脏负担。
06
备好药物,别随意停药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需长期服药,秋冬季节更不能擅自停药或减药。要提前备好常用药,避免断药。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一旦出现急性胸痛等症状,及时舌下含服并拨打急救电话。
天气转凉虽有挑战,但只要做好防护,就能平稳度过秋冬季节。希望每一位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都能重视细节,守护好自己的心脏和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