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风”并非“小问题”,它是中风的紧急预警信号,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若忽视可能导致致命的大中风(脑梗死)。以下从定义与症状、潜在风险、应对策略三方面展开,说明其严重性与不可忽视的原因。
TIA是由于脑部短暂性缺血(通常由血管狭窄、斑块脱落或血栓阻塞引起),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突发症状,持续时间短(几分钟至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复发率高、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极大。常见症状包括:肢体无力/麻木(单侧多见);言语不清/失语;面部歪斜(口角流涎);突发头晕/眩晕(伴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黑蒙(单侧或双侧);平衡障碍(走路不稳)。TIA的核心危害在于它是脑梗死的“前驱症状”,提示脑部血管已存在严重病变(如颈动脉狭窄≥70%、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数据显示:30天内:风险升至10-20%(部分高危患者可达30%)。1年内:约1/3的患者会进展为脑梗死或再次发作TIA。即使未发生脑梗死,反复TIA也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如记忆力减退)、生活质量降低。关键是“及时就医+规范治疗”。TIA的治疗目标是预防脑梗死复发,需遵循“早识别、早检查、早干预”原则:若出现上述症状,即使自行缓解,也需在24小时内到神经内科就诊(黄金时间窗),避免延误治疗。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排除脑出血,评估脑缺血灶);血管检查:颈动脉超声、头颅MRA/CTA(明确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形成,高危患者需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降低斑块破裂风险。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目标血压<140/90mmHg)、糖尿病(HbA1c<7%)、高血脂(LDL-C<1.8mmol/L)。手术干预:若颈动脉狭窄≥70%且药物治疗效果差,需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降低脑梗死风险。TIA是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提示血管已“不堪重负”。忽视TIA等于放任脑梗死的发生,而及时干预可使脑梗死风险降低50%以上。小中风,大隐患,早治疗,防大患。若出现疑似症状,务必立即就医,避免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