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本草】化痰散结,行瘀消肿--蛇六谷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2日本文出处:本站原创
相传在远古时期,西南边陲有座连绵起伏的山谷,因谷中多蛇,人称“蛇盘山”。山下村落常年受一种怪病困扰:村民颈间、腋下莫名长出串珠般的硬结,初如黄豆,渐大如梅,红肿疼痛,甚至破溃流脓,乡邻称之为“蛇缠颈”(即中医“瘰疬”,俗称“老鼠疮”)。乡医束手无策,皆言此乃“蛇气入体,结于筋络”,无药可解。
村里有位叫“阿蛮”的青年,其母也染此疾,日渐消瘦。阿蛮听闻蛇盘山深处有“神草”,遂带柴刀、火折子入山寻药。山谷幽暗潮湿,蛇虫遍布,他不慎被毒蛇咬伤脚踝,剧痛肿胀,眼前发黑。恍惚间,见不远处石缝中生出一株奇特植物:叶片如巨伞,高近丈许,地下块茎圆硕如芋,表皮粗糙,隐现深褐色斑纹,状若蛇鳞。
阿蛮昏迷前,见几只小蛇绕着块茎游走,却不敢触碰。苏醒后,脚踝肿胀稍减,他疑是此草驱蛇之效,便挖起块茎,见其断面雪白,嚼之奇苦,舌头发麻(生品有毒)。他想起村中老人言“以毒攻毒”,遂取少量块茎,捣汁涂于母亲颈间硬结处,又将剩余块茎切片,用草木灰浸泡后煮熟喂食。数日后,母亲的硬结竟渐渐消散,疼痛缓解。
阿蛮大喜,再入蛇盘山,发现此草多生于六条溪流环绕的山谷(人称“六谷溪”),块茎常分节如蛇身,一节一节埋于土中,故将其命名为“蛇六谷”——“蛇”言其生长环境与形态,“六谷”指其生于六溪之谷。村民效仿阿蛮之法,以草木灰炮制蛇六谷(去其毒性),或外敷或内服,“蛇缠颈”之疾竟渐渐平息。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疏毛魔芋或魔芋的干燥块茎。
【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归肺、肝、心经。
【功能与主治】
化痰散结,行瘀消肿。用于痰嗽,积滞,疟疾,经闭,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烫伤。
【用法用量】
9-15g,久煎2小时。外用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