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行医——从树爱心做起
谈到爱心,我不禁想起儒家《弟子规》中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孟子也曾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圣贤在教导我们心中要有大爱,要爱人、敬人!
前段时间还无意中看到一位前辈的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当时无比震撼!查其出处,源于明•裴一中《言医•序》:“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佛者,慈爱为怀,普济众生;仙者,才智出众,技艺超群。自忖吾辈慈不济佛,才不济仙,却恬为医者,日后自当诚心悔过,要如“大医精诚”中所说的那样:“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要从心灵深处做一个彻底的转变,方不愧对“医生”这一称谓。
这几个月我在省四院跟刘亚娴老师学习中深深体会了什么是“大爱”,进而把这种“大爱”应用在工作中,竞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3年7月19-21日,刘老师在省四院免费举办了“刘亚娴名医工作站学术讲座”,他在两天半的时间里上午讲了下午讲,下午讲了晚上接着讲!试问: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不收取任何费用,一天连续讲10几个小时,他是出于何种考虑呢?以吾晚辈浅拙之心揣之:刘老师想的是不能让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传!想的是如何帮助学生们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心,如何提高年轻中医师辨治肿瘤的水平!他想得是如何让中医治疗肿瘤在全省各地开花!为更多的患者减轻痛苦!刘老师那慈悲的神情、简炼的语言,字字句句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他对中医的热爱,传递着对我们年轻人的期待!这种大爱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学子的心!身教大于言教!在这种充满关爱的氛围中,我为自己有时还在和一些言辞激烈的患者生气感到无比惭愧!于是,我开始学着把这种“大爱”落实在工作与生活中。
国庆节假日期间,有一位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复诊,经过一段时间中药治疗,她的血肌酐、尿蛋白都在下降,潜血转阴,我对疗效很满意,可是她这次来了,一坐下就说:“别给我开点子没用的药,少开点,上次花了300多(我加了3克“三七粉”)!”我当时很震惊,因为她是医保慢性病的,门诊看病是报销的,病情比较重,治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真没想到她会这样说话!
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我肯定会特别生气,但这次我转念一想,要换位思考!“冲动是魔鬼”!不能生气!随即我又想到这个阿姨年轻时丈夫因病去世,她自己把一个女儿拉扯大,女儿结婚有了孩子后,好心给她找了个后老伴,但经济上也不富裕,她只有一千多点的退休金既要负担两个人的生活开销,还要再吃药,就感觉很困难,虽然报销65%也是两天吃一付药,我一直对她非常同情。于是,我不再象以往遇到此类事情进那么反感,而是心平气和地对她说:“我学习的全国的、省内的最知名的专家治肾病的经验,都主张糖尿病肾病病机复杂,要大方复治,方子小了效果不好,我认为我的方子里没有一味多余的药(每个方子中20-23味药,实在减不下来了)。或者您可以到外地看看,再回来抄方。”
这一次的不快,我用爱心很快化解了,并没有象以前那样好几天耿耿于怀。所以说,我们要学着用爱心化解纷争,而不是用口角怨恨加剧矛盾!对一些化解不了的矛盾,有时不是对方太恶,而是我们的爱心还不够深切!是我们的心量还不够宽广!不要总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不要总看别人的缺点与恶行,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恶而漠视他的的痛苦,并借此不再去同情关怀他,甚至以恶制恶,最终两败俱伤!我们要常看“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要多看他的苦处难处,要同情他,用爱心去感化他,不是总要看他们不好的一面。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是他太恶,是我做得还不够好。不管对方是多么恶的人,只要我们有爱心,只要我们有德行,都能够慢慢唤醒他的良知。
我要像《弟子规》中所说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现在,我日日常怀感恩之心:感念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感念老师对我的教导之恩,感念患者对我一些小失误的包容之恩,忘却仇怨,放下对立,时刻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中,每天都无比欢喜。
有位老师说:“爱,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用心体会对方的感觉”,我们医务人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更多地用爱心去感受患者的需求,用爱心去体会患者的痛苦,通过心灵的交融,与患者感应道交,倾尽一身之力去帮助患者解除身心的痛苦,这样必然大大提高临床疗效。有了爱的包容,有了确切的疗效,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的纷争?!
有人说,能够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感恩上苍让我天天有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感恩生活让我因为帮助别人而变得越来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