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花钱就降糖:少吃点 多动点 想开点
少吃点:不吃不亏 吃了就“亏”
目前的糖尿病大多都是吃喝来的,因为2型糖尿病有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先是由于过度饮食导致超重、肥胖进而才会引起糖尿病,如果我们尽早采取合理的饮食方式,并配合适度运动,及早控制体重,就可能不得糖尿病或者晚一些发病。
如今我国很多居民的饮食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为主,摄入的能量远远超过人体消耗量,造成体内脂肪堆积从而引发肥胖,所以,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快速增加和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相关。肉食为主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素食为主者,这与肉食中的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有关。同时,煎炸食品中的脂肪含量也很高,摄入过多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此外,花生、瓜子、核桃等坚果类食品脂肪含量也不低,应控制好食用量。
所以说,所谓的“病号饭”、所谓的“糖尿病饮食”才是健康合理的饮食方式。因为我们常常错误地把大吃大喝当享受,而糖尿病饮食又限制了大吃大喝,不能吃了、不能喝了有人就会觉得幸福指数降低,心情烦躁甚至抑郁。
我常跟患者说:“因为我们吃了太多不该吃的东西,所以得了很多不该得的病;所谓‘吃亏吃亏’,不吃不亏,吃了就亏。”所以,我们的饮食应回归简约,保证蛋白质不超过总能量的15%,脂肪不超过总能量的20%,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5%~65%;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粗粮的摄入;吃饭只吃七八成饱;不偏食,不挑食,保持营养平衡。
多动点:动动才健康
糖尿病患者饭后一小时进行适当的运动,即能降低餐后血糖,还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运动的持续时间与降糖效果的关系:
比如,在刚开始快步走的5至10分钟,血液中糖分消耗很少,因此,降糖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在20至30分钟后,血液中的糖分大量消耗,降血糖的作用才会明显。如果超过40分钟,运动量较大,身体就开始消耗脂肪(可起到减肥作用),尽管也有降糖作用,但不是最佳状态。糖友们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
因此,如果每天保持1至2次、每次持续20至30分钟轻松愉快的快步走,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除了快步走,如果血糖控制好,没有任何并发症,可以做一些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慢跑、跳绳、游泳等,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曾有一位刚确诊糖尿病的35岁的患者,因为近来应酬多,空腹血糖7.8(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19mmol/L。看着他母亲满是忧伤的眼神,我不得不推开手头一大堆的工作,用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从糖尿病的病因,讲到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又讲了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等。我还通过我诊治过的一个个40多岁便因糖尿病、脑出血或脑梗死而丧失劳动力的病例帮这位年轻的患者认识到贪吃的危害、怎样吃才能守得住自己与家人的幸福……
这位患者当晚就开始 “大变样”:从高蛋白、高脂肪的饱餐变成清淡饮食、七八成饱,从餐后躺着看电视改成出去散步,在未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下,当天晚餐后血糖就降到11~12mmol/L,第二天早餐后2小时血糖9.6mmol/L,充分证明了少吃多动的重要性!
我积极鼓励患者努力保持这种对他而言是全新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并再次语重心长地跟他说:“我实在看不了父母陪着孩子来看糖尿病,这是为人子女的罪过, 莫让贪吃毁掉幸福……
看着这对母子欢喜而去,我再次深深体会到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多么重要!
想开点:心情好则血糖好
临床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发病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乃至复发亦与情绪有关。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写道:“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曾有一位患者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没吃没喝但人们都很健康很快乐,现在好吃好喝人们还有很多病,还经常心情不好!”
目前,由于对饮食控制与运动的错误认识,以及因为病程长、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造成的心理压力等原因,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急剧升高,而不良情绪又会影响血糖。
曾有一位患者,用了很多降糖药,空腹血糖仍在20 mmol/L左右,后来,我发现这位患者非常忧郁,我试着与她谈谈心,发现她确实有难以言说的很严重的家庭问题,失眠很严重,因为经济条件不好,硬是扛着,于是,我给她减免治疗费,教给她学会放下怨恨:要学着找“不是”、看“好处”:找“不是”是找自己的“不是”,看“好处”是看别人的“好处”; 我们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我们要学着不怨人,我们一定要学着先去原谅别人,而不是总等着别人来原谅我们;不宽恕别人,不原谅别人,是苦了我们自己;我们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又是一周过后,她来复诊,心情大为畅快,睡眠大为好转,居然空腹血糖降到8mmol/L,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也深刻地教育了我:做为医者,做为一名中医人,既要掌握中医经典理论的精髓,也要深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理念,时刻不忘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在工作中对患者付出真诚的爱心,帮助患者放下怨恨心,唤起自己的爱心,因为“爱心”可以调动人体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治愈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所说的“……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的状态。
我的师父,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永清教授常常跟患者说:要“乐呵呵”啊!所以说,我们平时要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理平衡、避免不良情绪,才能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